2009/12/21

Best shots in 09

每一年年底,我最想作的事,就是把一整年的照片整理起來,作一個年度精選。每一次有喜歡的作品,我最想作的事,就是印一本個人精選作品集,有事沒事可以拿來翻閱。大前年開始有這樣的想法沒作,今年試著作作看。

2009年度精選,只能選十張:

1.
【入圍原因】照片首在內容(人物),二在採光(新的燈具),三在有電風扇吹顯得自然,這張照片可是今年以來最有代表性的一張照片。因為照片中有我最在意的二個女生(只是其中一個在肚子裡)。


2.
【入圍原因】楓葉不是沒拍過,但是在水邊倒影的「楓」景是第一次嘗試,天氣、顏色上都有意思,只是構圖上比較緊一點,天空顯得少一些,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能再多一點水上的楓葉,或是加一點天空進來……


3.
【入圍原因】人物表現最在乎自然感情的流露。而這張照片是有故事性的,在父親與女兒的雙人舞之後,將掌上明珠交託在下一位守護者的手上,一方面是親情的離情依依,另一方面是一個準備好的人在左下角凝望著。


4.
【入圍原因】光、顏色、與主角都在廣角的張力下充份地展現。原本是用閃光燈的,但是自然光之下更把主題突顯出來。另一方面是線條的延伸感,除了建築物本身的線條之外,畫面中的主角也適當地呈現出主題的線條。


5.
【入圍原因】團體照最困難的地方在張顯出每個人的特色而不流於「到此一遊」式的呈現方式。「自然」成為這張照片最有味道的地方。


6.
【入圍原因】夏天海灘的輕鬆在人物與構圖下被清楚的表達出來。可惜,我在鏡頭裡,這張不是我拍的。


7.
【入圍原因】構圖和角度。敬酒的照片很難有特色的,但是在大家一起碰杯的那一刻,把喜宴的歡樂氣氛給表達出來,是這張照片成功的地方。可惜的是,照片中有臉的,不是新郎和新娘,是唯一的敗筆。那新郎和新娘在哪裡呢?提示:他們的杯子不一樣!!


8.
【入圍原因】暴風雪之前的天空有著奇特的紅,一半結冰的Charles River反射著些許不同的感受。倒影的照片最怕沒有前景,而停泊的白色帆船讓整張照片不至於太單調。


9.
【入圍原因】觀察力。頂著積雪的廣告箱在雪地裡呈現著鮮明的顏色,好像是各個不同的小雪人,最右邊又加入一個類似裝扮的+0(事實上是跑進去搶鏡頭的),讓照片也活潑了起來。


10.
【入圍原因】母愛。這還要多說些什麼嗎?


11. 這張照片不是我拍的,所以不能列入評選範圍,但是可以是本年度最具震撼力的照片,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在我們這個小家庭當中。雖然這張不能被列入選擇範圍,但絕對是09年最重要的照片之一。


諸位看官,如果要投票的話,您會選哪一張呢?只能選一張喔!

請把握這次的投票機會,因為這是照片內容變化比較大的一年,我想大家應該可以想見明年的年度十大的主題會是什麼……

2009/12/13

familiarize yourself


小時候要考聯考的時候,考前得先去看考場,一是看一下自己被分派在哪個位置,二是熟悉一下環境,像是廁所在哪裡,哪裡有蔭涼的地方可供陪考的家長們休息、聊天。考試的當天,各考生就像拳擊場上的大爺們一般,上去衝鋒陷陣一番之後,就退回來躺一躺、休息一下。這時家長們就給水的給水,按摩的按摩,精神鼓勵的精神鼓勵……因為聯考乃人生大事,所以容不得一點小差池,看看考場,熟悉一下,是準備考試的一部份。

既然生產也是人生大事之一,那麼看產房也是預備生產的一個部份。因為生產這種事,沒人說得準哪天會發生,所以看產房的時機也就因人而異,有的是七、八個月大的身孕,有的連肚子的跡像都看不太出來,也因為是人生大事,所以很多人是全家出動,祖父母、準爸媽和小baby的哥哥姐姐一起來參觀,看看那個新生兒管理處長得什麼樣。我們也是全家出動--動員人數兩人,算是最基本的成員組合了。

因為肩膀的舊傷、幾次送急診室的經歷和+0的產檢,對美國的醫院旅館化的印象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醫院為了要讓人有舒適的感受,總有幾個植物、藝術品或是畫作在各個角落。像是在照超音波的地方有讓人平靜的新世紀音樂,或是在診所裡看到花崗岩造景與潺潺流水的裝飾,以及廁所裡有媲美大飯店等級的大理石洗手「盆」……我也漸漸地學會不要大驚小怪。

不過我們去的醫院也給我們不少的「新經驗」,感覺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也許因為是新落成的大樓,也許因為Christmas快到了,所以得有些聖誕裝飾,整個Women's Center給人的感覺,比較像飯店,就連來導覽的護士,踩著至少三寸高的高跟鞋,一副上班族般入時的打扮,和刻版印象中的白衣天使形象大異其趣。從大廳、產房到最後的休息病房,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寬敞」,也許德州什麼都大,連婦產科醫院也不能例外。

所以的醫院在新生兒出生之後就會戴上手環、腳環,上頭記錄了母親是誰和各項基本資料,一是怕像「藍色生死戀」裡面抱錯小孩的灑狗血劇情在現實發生,二是防止傳說中的人口販子混入把小baby偷走。基於科技的進步,醫院能夠像電影裡演的一樣,隨時知道新生兒在醫院的哪一個角落,不旦如此,據說一旦有人試圖把孩子「非法」抱出去,或是試圖把環給剪斷,就會觸動整個大樓的警報系統,所有的出入口都會自動上鎖。而且產房不旦是原木裝簧加上一個多功能床,而且還有LCD電視,據說不旦有人帶DVD Player去,更有準爸爸和準媽媽在房間裡玩Wii。醫院為了讓在那邊人的生得舒適,也予許up to 4 people一起在產房裡加油打氣,那個房間也算夠寬的,據說曾經有擠入13個「親友團」的記錄。

看完之後,也許是因為護士說得太快,或是對整個美國的醫院系統不了解(新手嘛),我們還是有點霧煞煞。搞不好,生之前還得再去參觀一次……

2009/12/11

Road Trip Summary

話說五月的Road Trip結束了很久,好像沒有真的作出一個結論,遊記真的不好寫,起頭的時候是覺得有很多事值得記下來,但是時間一拖,就沒完沒了,連三月的波士頓之旅也只寫了一篇

五月份是「姐夫」在美國的最後一個月,也是+0生子前最能夠忍耐長途旅行的時間(話說當時還是個不滿三個月不能說的秘密),於是我們規劃了「德路」(Texas-Louisiana)七日遊。為什麼花了七天?因為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經不起早上早早起,晚上晚晚歸的「充實」旅遊行程,於是我們一路都是早上睡到自然醒,晚上沒聊上床睡的方式在進行。

第一站先到Houston住,在TZ&LD家有吃有玩的(小弟blog的忠實讀者TZ真的好久不見啦!),說真的,實在是受到非常好的照顧,幾乎不想往下一站前進了。




到Galveston 看看Ike災後重建的狀況(因為我在開車,沒停下來拍)


當然Houston 除了Toyota Center和TZ家之外,還是有別的地方可以去看看:




一路往New Orleans開,中間還遇到暴風雨,那一段路是在禱告中開車的。

在Louisiana途中有很大部份的路是架在沼澤地上,一路過去都不會有住家,天氣好的時候其實還滿漂亮的,而且Louisiana的雨遠比Texas多,所以一路上也比較綠。(我在開車,所以沒照片)

New Orleans有名的是爵士樂,而最有名的爵士樂是在一間破爛到不行的小房間裡(Preservation Hall),裡頭只有幾張椅子,其他的人不是坐在地上,就是站在後面。樂師大都撐著大肚子,而且一直希望有人點歌(點歌就得給小費了!)。說真的,音樂很不錯,氣氛也很好,但是坐在地上久了,雖然有提供軟壂,屁股還是會很痛。





往New Orleans的路上可以繞去看一個Oak Valley Plantation,是早期南方人的豪宅。(不過只有庭院的照片,因為裡面不給拍)。裡面的工作人員會穿著巨大無比的裙子,告訴我們這間房間之前住誰,那間又是怎麼樣。最動人的莫過於第一任屋主的故事



因為是「隨便玩」旅行團,於是我們也臨時決定行程,去到PG第一個教職所在地,Natchitoches。號稱是法屬殖民進入路州最早定居的地方,因為參觀那棟歷史建築物要錢,所以我對這個城市的認識就停留在旅遊廣告的程度。


開車出遊其實還滿舒服的,因為不像撘飛機有行李數與重量的限制,因為行程自己排,也不需要趕場。尤其是出了城之後都是高速公路,基本上也沒什麼車跟你搶路,所以一路幾乎都是以cruise control在開的。

最後以我們的「制服」作結。


2009/12/5

by the book, or not

IMG_2854s

「孩子睡的時候就像天使一般,但是一夜哭著不睡的時候就變成魔鬼了」
今天我們帶著朝聖的心情,去探望剛滿月的「小冰箱」!雖然說是探望,我們從頭到尾只看到小冰箱睜開眼睛沒有幾秒,淡淡地看了我們兩眼,又沉沉地進入夢鄉。小冰箱的父母向我們享了不少經驗,我們了解到在整個生產的過程中,可以是如何地無助,即使我們想要自然地把孩子生下來,還會有許多可能的現象會造成難產,而轉成c-Section(剖腹產)。不但生產的不可預測因素很多,就連一個簡單地如何餵母奶,什麼時候餵母奶都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換尿布的時候可能孩子又尿了,那一次就得用上三片才夠(原來尿布錢就這樣隨著孩子的排泄物如流水般的逝去!)。一方面看到父母的偉大,另一方面看到我們會創造出如此多的禱告事項。

小冰箱的媽剛渡過前兩周的惡夢期,開始熟悉小冰箱的各式徴兆,什麼是換尿布的哭聲、什麼是肚子餓的哭聲、什麼是大小便的表情………他們一家子與小冰箱奮鬥的故事一天一天地進行著。我們則是聽得似懂非懂地,帶著又愉快又緊張的心情回家。

愉快的是親眼見證到有一個孩子在手中時,父母身上散發出的那種帶著神聖的天職的幸福感。原來父親看著自己懷中的孩子時,有那麼多的愛、呵護與疼惜。那個襁褓中沉睡的孩子,一呼一吸之間,都流露著一種安詳的感受。而我們也能夠承受那樣一個孩子,給她愛,給她呵護。(看來以後要讓晴晴交男朋友或是嫁出去,得有不少的心理建設)

緊張的是原來有那麼多的挑戰等著我們,每一個小事都可以是天大的事,吃、睡、拉……(新生兒的吃與喝算同一件事)「正常」,成為所有新生兒父母心中的所企盼的目標。姐姐的註解是可以「阿門」的,每個孩子都不同,真的都是神的恩賜,好帶的是恩賜,不好帶的也是恩賜,是讓父母重新認識自己的一個簡單的試鍊。

我記得大學時考「宗教哲學」的期中考,複選題,全對才給分。傳老師在「經歷哪幾個階段人生才算完整」的那一題,堅持「婚姻」這個選項一定要被納入。是的,我在結婚之後才了解,婚姻真的能幫助自己認識自己的另一面,也讓我體會到什麼叫作愛,而不單單是「愛情」。而在家庭的延伸與擴展的同時,作父母的角色也能讓人成長,讓人了解「平平安安、穩穩當當」這個東西,可能真的不存在人生當中。

那怎麼辦呢?聖經裡面又沒告訴我們怎麼餵奶怎麼換尿布。總不能告訴剛出生的晴晴如何讀經禱告吧!那麼,就聽聽別人的經驗吧!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這句話總在父母之間口耳相傳著。不暪各位,因為晴晴是第一胎,所以我們家也已經有一本書,上面作好了記號、劃好了線,告訴我們等孩子生下來了,要怎麼餵奶、怎麼睡... 這本書提倡的PDF(Parents Directed Feeding,不是Adobe的PDF文件檔),號稱可以讓孩子在8到12周可以睡過夜,光書本一開頭的那些「見證」,看得我們心動不已。

我記得我和母親分享我的「新知識」的時候,得到了一個不冷不熱的回答,雖然母親沒說什麼,基本上的意思就是說,書上說得是一套,等到孩子生下來,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作得到再說。

被澆了一頭冷水的我,為了完成那「爸媽好吃好睡」的夢,還是決定拿我們的first born來試試,看看「寶寶睡過夜」這個神奇的里程碑是不是可能在我們家實現。
「孩子是家庭中受歡迎的一份子而非家庭的中心」
無論小兒科醫生是否相信這種方式,或是Amazon上面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我想書中所要表達的觀念,是我能夠認同的:父母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個環,孩子雖然重要,但是「以孩子為中心」的概念可能要被重新界定。孩子必須要在父母的指導下成長,而不是父母在「一切以孩子的需求為重」的餵食方式,「因為孩子不懂事」,所以反過來被孩子的哭聲制約。

就如書中第一章所言,秩序是神創造的一個特色。願神給我們智慧,能夠「解讀」晴晴的一哭一笑,了解她的規律,也幫助她建立一個有秩序的人生。也許我們得褪變成嚴格的父母,來建立她的秩序,也請神給我們更大的愛心,讓晴晴能在愛中成長。愛是從神來的,秩序也是、智慧也是……

ps. 什麼書這麼神奇?感謝CH送我們這本「從零歲開始」 On Becoming Baby Wise

ps2. 上面那個不是小冰箱,因為今天是以準爸爸的身份去的,不是以カメラさん的身份去的。

2009/11/30

Ordinary Miracle

Joey: She’s healed!

Rachel: That’s weird.

Joey: No it’s not weird, it’s a miracle!

Rachel: It’s not a miracle Joey! I’m sure there’s some explanation.

Joey: Oh there is! If you want something enough and your heart is pure, wondrous things can happen!

-- Friends "The one where Rosita Dies"


我會信主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對「生命」這個東西的awe(不太容易用中文來說,驚奇+敬畏?)。首先,我很難想像有東西會自己修好,像是跌斷了腳骨、割傷的手,世界上所有無生命的東西都是隨著時間而變壞,而且壞了只會變得更壞,除非有人去修它。但是大部份的維修都是把壞的東西換掉,而不是真的修它。舉修車為例,其實我們能作的大部份是去買零件換上去,而不是真的「修」。我常常幫人「看」電腦,而大部份的時候我的答案都是,may it rest in peace,如果不是要花太多的錢,就是我根本對他的起死回生無能為力,坦白說,我從來沒有見過自己死而復生而且還像沒有事一樣的電腦(軟體的問題有這個可能性)。而生命的神奇在於,只要不是壞得太嚴重,好像大部份的時候我們不需要作什麼,他就自然而然地恢愎原來的樣子,像是傷口合起來之後,指紋居然對得上。從一個機器觀的角度而言,這是一個精美的設計,而且良率高得離譜。

另一個生命的奇妙在於,生命會變化與延續,會從小變大,會從兩個變成三個。這在機械觀的世界中,更是難以想像。福特汽車場的車子,不會自己從1.8升的focus變成3.0升的torus或是explorer,更不會把紅車跑車和黑車大卡車放在一起,會變出一台火柴盒小汽車。從一個「緣起」的世界觀而言,這一切奇妙大工都被「本來就是這樣、自然就是如此」的觀點給簡化了,當我仔細去想生命的巧妙與複雜,我更忍不住思想「偉大的設計者」的理論有其巧妙之處。

+0懷孕以來,我經歷了不少生命的驚奇。一切都從那一個1.6cm的小點開始,而且一步一步都照著規律走。我們家有一本「懷孕聖經」,裡頭記載了每個月小孩的變化和母親可能經歷的感受與身體上的變化,每一周都有新的玩意兒發生,而有趣的事,不管全世界有多少不同的母親,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家庭背景,然而她們所經歷生命上的變化,竟是如此的累同。第幾周開始會開始感受到小孩踢,第幾周開始味口會變化,各式身體上的變化就這樣如同計劃好了一般的進行著。

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奇蹟,一個Ordinary Miracle,一個Amazing Grace。

+0懷孕進入最後尾聲,我們家晴晴的活潑程度愈來愈明顯。她好像她爸一樣,屬於「愈夜愈有精神」的那一種,總是在半夜十二點過後愈來愈活躍,彷急著告訴全世界她的存在。現在不只是她媽,我們身邊的人都「見證」了她在母親肚皮上的表演,不時這邊突一塊或是那邊跳一下。這個有手有腳,之後可能會唱會跳的小傢伙,就像從無到有一般地在+0的肚子中成長,一切,竟然就從超音波圖上那一個小小的花生米開始。在五月初的時候,她根本還不存在!!

+0歷經了初期的不適,懷孕中期的身體變化,各式的抽血檢驗(唐式症、血糖、血紅素……),到最近發癢的肚皮……一路走來,好像一關一關地過,現在眼前的,就是最大的那一關--生產!當然,生出來之後的挑戰絕對不會少,願我們能夠繼續經歷主的大能,走過生命中的每一步。

晴晴啊!妳最好是一位乖巧好養的小女孩,不然妳爸媽不知怎麼生存啊……

2009/10/4

say goodbye to your toes

隨著晴晴日漸長大(書上估計是9吋,不過這是美國人的書,晴晴可能會再小一點),+0的肚子正式宣告達到36吋。也差不多是要和腳指說再見的時候了。從這一陣子開始,這位準媽媽的肚子已經開始摭住她的視線,低頭往下看的時候,腳指已經看不見了。+0也已經正式向她的腳指告別,下次再相見,應該是明年的事了。

肚子大了,小孩也大了。現在晴晴的胎動,不單單局限在觸覺上,已經明顯到有視覺上的效果,這幾天已經可以看到+0的肚子上有不規則的波動,晴晴的小腳,已經愈來愈有力了。書上說,等到孩子再大一點,有可能踢到媽媽會痛的地步(踢到肋骨?),讓我聯想到小時候電視上演的西遊記,孫悟空的絶招就是跑到別人肚子裡去鬧……

最近我們家的活動,+0會突然安靜下來,

「晴晴在動!!」
『真的?』
(兩位準爸媽盯著肚皮看了30秒……)
「又不動了……」(情況一)
「啊!」『啊!還真的吶!』(情況二)

--

目前進入流感季節,醫生建議我們得去打針,原來一人吃兩人補,一人打針,還可以兩人有抗體。而且流感的針還分兩種,一種是「一般流感」,另一種是h1n1, 看來這個十月有得忙的。

打個流感疫苗,還有各種不同的價錢。社會局有免費的針可以打,建議你捐10元成本價。各大超市也有,而且每家的價錢不一,我們發現costco的比較便宜,所以特別去costco打……(原來連打個針也得比價)

2009/9/24

It costs

在台灣,拍個婚紗照,最便宜大約2-3萬台幣,貴的話要10萬元以上,一般即使是2-3萬的基本款,但是最後挑照片的時候,多數人無法抗拒婚紗公司的說服人的本事,忍不住多買個幾「組」照片,最後成交價還是在5萬元左右。

以前是底片機的時代,所以婚紗公司會有棚拍,加上出外景,一個攝影師,一個打光小弟,加上一個化妝造型師,組成一個拍照團隊。拿到的東西除了精裝大相本,還有娘家本,一張巨形海報,還有一些謝卡等等禮品。

美國的攝影師會出外景,但是多半是所謂Engagement Session,也就是情侶照,很多時候是不會穿白紗拍的,因為白紗是你自己買的。就攝影而言,多半是跟拍你一整天的行程,從準備、教堂或婚禮儀式,到最後的婚宴。最便宜的價錢大約在$1200左右,包括的東西就少很多了,基本上是一本精裝相本(美國流行10"x10"的相本,沒有台灣那種大到嚇人的氣勢),加上一張光碟,有些人會外加一張放大的連框照片。很多攝影師會給你一個網頁讓你寄給親友,而親友也可以從網頁上買自己要的相片。而一些「像樣」的攝影師,收費會高到3000到5000不等。而且得早點預約,很多人是得在三個月到半年就得訂下來,因為大部份的人都在周六結婚(星期天教堂很難借),所以一年就那麼52個星期六可以約。而且這一行入門的門坎不高,所以一些攝影師的聚會,有很大一部份在談行銷,而非技巧。

我原本都一直覺得攝影師是一個很坑人的行業。這次我研究了一下,除了器材的投資之外,旅行的花費、器材的保險、以及可能租借備用器材,一個像樣的相本,一張像樣的dvd,一個有質感的網頁,各項修圖、網頁、flash的軟體,其實都是一筆投資。

這樣想想,其實1200不算貴。尤其是在知道精裝相本的價錢之後(不便公佈,因為一些網站是得加入會員,證明自己是開業的攝影師之後,才給你報價的)。













BTW, 這個不是精裝相本(flush mount album),這只是本平價相片書。

這個才是。

2009/9/22

Somehow it just looks better with a mat



拍婚禮不是第一次,但是租相機拍婚禮倒是第一次。不單單是租台相機來用,而且還一次到位,把所有想要的器材都拿到手上,那一個星期,我好像生活在夢中……

從05年買了第一台DSLR,我就一直生活在夢想與現實的中間,一方面夢想能夠有一台「高檔」的相機來減少無謂的狀況(像是連拍三張就得等相機慢慢地存檔,在暗處怎麼也對不到焦、按不下快門,要改個設定還得進MENU找,光太暗時就得被迫放棄拍照……),另一方面還是得面對現實,因為好的東西實在太貴,實在沒有辦法把所有的錢放在這些器材上。於是我轉向於一次買一樣,但是中間隔很久,小心地不要買以後會用不到的東西。也因為如此,有許多想買,也不是真的買不起,只是真的捨不得花那個錢的器材,成了我朝思暮想的對向。
大三元
傳說中Canon有三隻定光圈2.8的變焦鏡頭(也就是最大光圈不因變焦而改變,一般的變焦鏡頭在望遠端的最大光圈,都是比廣角端的最大光圈來得小),變焦範圍從超廣角(16-35mm),廣角到中長(24-70mm),中長到望遠(70-200mm)都包括,不但成像、色澤、變形、抗曜光能力等等,都不在定焦鏡之下(傳統的認知,定焦鏡因為設計上簡單很多,所以在各項評比上,都會比變焦鏡好,但是高貴的銘鏡可能會有意外),在台灣的相機界,人稱「大三元」的三隻鏡頭,從我進入這個圈子已來,就耳聞已久。這類的鏡頭在Canon圈子被稱作L鏡,據說使用的材料包括了螢石,因為螢石鏡頭很難從外觀上面來辨認,於是鏡頭上都會帶著一個紅色的圈圈(傳說中的紅線鏡)。大三元每隻都在1500美元左右之譜,實在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價格範圍(也許L真正的的意思是 luxury)。其實在各種高級的L鏡中,這三隻的價錢不算真的高價,除掉所謂的「小三元」之外(定光圈4.0的『平價』版本,其實焦段不完全相同,17-40mm,24-105mm和70-200mm),其他的L鏡都是以非常可怕的價錢在賣的,像是已經停產的俗稱218的人像神鏡(200mm f/1.8),一隻二手價要4300美元!!二手的吶!
一次到位
台灣的論壇喜歡用「一次到位」這個詞,號稱要買就買最好的,免得日後後悔。這次,我終於下定決心……不論或租或借,收集齊了這三個傳說中的神兵利器來參加婚禮。其中的主角,是婚禮攝影的首選5D,的後繼機種,一台流了半年多口水而買不下手的5DII(台灣人稱「無敵免」)。
"It's like day-and-night"
要用之前,論壇上面的評語是,一旦你拿過5D,再比較原來的入門機,"It's like day-and-night",等到我透過觀景窗看出去,雖然號稱重量比原來的組合重了不少,因為握把設計和鏡頭配重的關係,真的感覺不到有比較難拿,而且從快門聲、觀景窗的明亮度、全幅的感光元件呈現出來的感受,真的可以體會什麼叫「雲泥之分」。原來有些東西貴,還是貴得有些道理的。
They force you to send it back!!
夢總有醒的時候,相機總有還的時候。到了離別之時,我才體會到網上對這家租鏡頭網站的評價。我居然得小心地把東西包好寄還給他們。那種曾經擁有而失去的痛,可能要好一陣子才能平復。

總的來說,這次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經驗,包括了紅外線遙控閃燈(沒想到傳說中很鳥的st-e2,在reception時95%以上都正常,而且550ex的光也打得夠強),真正感受到所謂的廣角與超廣角,70-200真的不太需要。

也許是因為不熟悉的關係,5D II沒有事先想得那麼神,高iso的noise不少,而且非中間對焦點的對焦有點兩光,16-35在全幅相機上廣到會嚇人,最後在怕出錯的情況下沒用上,還是少一隻微距鏡來拍細節,尤其是戒指,拍得時候對焦對到想哭還是對不到。
會不會拍到煩?
+0這樣問。答案是,「還」不會。因為還有好多沒試過,每次拍婚禮,我都嘗試點新的東西。有時是器材,有時是角度。如果有那麼幾張讓我感動的,『這張可以拿去賣錢……』,我總是這樣對+0說,那麼就不會煩。













恭喜PG & John,也感謝你們給我這個機會,像這種等級的婚禮是很難拍壞的。

2009/9/16

She can really kick!!

上個月去作產檢,醫生問說,「可以感覺得到胎動嗎?」

「胎動?」 +0一臉迷惑的樣子。去o-camp的時候還到處問胎動是什麼感覺。

過了一周之後,去作超音波檢查,我們家晴晴在螢幕上可活潑的,一下子又是抓頭,一下子又是摸腳,但是表演雖然精彩,提供舞台的這個作媽的還是沒有感覺。

又過了一個星期,+0說,肚子有種奇怪的感覺……

過了幾天,她拿我的手放在她肚子上,讓我也感覺一下晴晴的活力。

兩天前,我把手放在+0的肚子上,第一次清楚地感到「胎動」

『你上次不是就摸過了嗎?』

「上次我是騙妳的,感覺很不明顯,其實也不知道到底有還是沒有」

晴晴清楚地告訴她的老爸,她是個很有活力的小孩,高興之餘,之前幫我們照超音波的檢師說的話,又再一次在腦海裡迴蕩著……等她出生就有得瞧了……

2009/8/25

It's a Girl!!


(想像一下從下往上看,兩個向左凸出的白影是兩隻腳)

猜謎猜了三個多月,終於謎底揭曉了,"It's a Girl!!" 沒錯,我們家「詠晴」向這個世界正式宣告她的名號!

上周一檢查的時候,大約簡單地看了一下+0的身體的變化狀況(「肚子變大喔!」),聽一下小孩的心跳(還是「砰、砰、砰」地每分鐘150下),醫生就告訴我們說,大約18-20周左右,就可以安排一次專門的超音波檢查,看看寶寶的成長狀況。而且這次還是另外預約,不是由我們的醫生來檢查,是由另一個專門作超音波檢查的部門來作。

診療室不像平時去的那麼明亮,而是有著輕音樂和柔和的燈光,除了一個看起來很先進儀器和螢幕外,另外在母親的上方有一個大約22吋的LCD螢幕,可以同步看到影像。

超音波檢測號稱是4D,除了xyz軸之外,還可以看橫斷面。所以檢驗師(還是醫生?)會仔細地看小孩的頭,量量頭徑(大約4.25公分),看看心臟(可以清楚地看到4個心室,還可以聽到「砰、砰」的心跳聲,穿透過羊水到儀器上),看看小孩的脊椎、胃、腸還有腎臟的情況。我們家「詠晴」十分地好動,量到一半她就開始改變位置和姿勢,讓檢驗師花了不少力氣在找尋合適的角度替她「拍照」。
"She's gonna be a handful"
"The baby is giving me a hard time"
我們的檢驗師至少說了三次
在量腳的過程中,她一下子左,一下子右,一下子踢,一下子雙腳交錯,一下又用手去抓腳掌,幾乎沒有一刻是好好不動讓人看的。目前她的大小大約是17周又6天的大小,所以檢驗師猜測預產期可能比預計多個兩三天,可能是1月27日左右,當然,她也說超音波是沒有保證的,只能從她的角度來看,小孩是一切正常(+0開始擔心我們會生一個過動兒……)。
It's a girl
這種感覺是很複雜的,聽到寶寶的心跳,親眼看到寶寶從那3公分的小點,長成有手有腳,滿有活力的樣子(18周連指紋都長成了),雖然還是得靠著豐富的想像力才能透過超音波看個大概(真是佩服檢驗師能夠分得出前胸後背, 除了脊椎之外,我一開始還真的什麼都看不出來),我們家女兒正努力地成長著,8oz的體重,每天在媽媽肚子裡運動、轉圈。這一切都是真的!!

+0一直想要頭一胎生男生,而我總覺得女兒好。今天,謎底終於揭曉了,除非有重大的意外,我們家「詠晴」會是我們家的第三個成員,也是最受歡迎的成員。但願我們能夠好好把她養大,不要養成怪怪沒有教養的女生。也願她有一顆愛主與關懷人的心,雖然愛主的男生相對少些,我們也希望她能夠嫁一個榮神益人的老公。看來還有很多要禱告的項目呢!!


(寶寶的兩隻前臂立在她的的臉前面,作出小黃小組「仙貝~~」的動作,頭看不到,靠右邊的是手掌)

(小寶寶側著身看著我們,右邊是頭,可以看得到眼窩,左上方大約可以看到她的右手在對我們招手)

2009/8/5

3 Wishes

「吃得下、睡得著、笑得出來」 -- 頼建成教授的三個願望
多年前清大教授刊在報紙副刊上的一篇散文,在那個轉寄信還不至於完全被討厭的年代,在網路界引起了不小的迴響,大家在忙碌關心「大事」之餘,卻忘了學會去珍惜生活中最小的事,就是要吃的時候吃得下, 要睡的時候睡得著,要笑的時候笑得出來。在生活步調緊張,經濟情況愈來愈糟的今天,這樣的提醒似乎更顯得真實。以前真的沒有想到,有多少人要靠藥物才能入睡,有多少人因為擔心、壓力,連生活中最小的滿足都很難達到。

這樣的事,居然也發生在我們家。自從我們家女王懷孕以來,吃,是吃得下,雖然胃口變化不小,但是只要胃口對了,吃,是吃得下,但是問題在吃下以後。之前是胃脹氣,現在是開心的吃完之後,總覺得吃太飽而想吐。「好吃嗎?」『好吃,但是吃太飽了,好想吐』「……」成了日常的對話。於是我得修正向來「要吃,就吃得開心」的原則,改變成「別吃太多啊!」

睡,原先就不太容易睡覺的她,現在因為荷爾蒙的關係,每天晚上都得起床上廁所,這還是在情況好的時候,情況壞的時候,不是五六點就醒了,就是幾乎整夜沒什麼睡。尤其是前者,在起床看聖經、看英文、看考駕照的手冊之後,如果還睡不著,女王就覺得我睡得如此安詳似乎不太公平,於是東推一下,西壓一下,搞到我迷迷糊糊的醒來,才知道她又失眠了。最近我每天早上都會問一句「睡得好不好啊?」,如果是『還好』,就表示ok,這個時候如果再追問「晚上有起來嗎?」就是一件不智之舉,因為答案是有,而且還不只一次;如果答案是『不好』,那最好的選擇就是什麼都別多問,讓她睡。

所以夜晚不好睡的她,就得放棄原先早上的活動,留在家裡補眠。有意思的是,雖然晚上睡不好,從早上九點到12點都睡得不錯,可能是因為少了一個會打呼外加會搶被子的老公,睡眠品質比較好吧!

笑,一直是女王的特色。也因為母親的叮嚀,說快樂的媽會生快樂的小孩,加上書上說,『因為荷爾蒙的關係』,孕婦的情緒起伏會比較大(這是不是真的原因我也不太清楚),所以要讓女王要笑的時候笑得出來並不難,除了前述兩項又造成她不舒服。但是要讓小孩的媽維持好心情,難是不難,也不是太容易就是了。

延伸閱讀:

2009/8/4

It's dangerous driving out there...

「馬路是很危險的,請不要再讓它變得更糟了」
曾幾何時,這已經成了我最常說的一句話,尤其是有人要買車、學車的時候。買台便宜又好的二手車不容易,考駕照,對很多人來說,也同樣困難。

我自己學車的經驗,要追溯到出國前一年,有鑑於「在美國沒車等於沒腳」的傳聞,我就去報名駕訓班。考駕照包括了視力檢查、筆試和路考。早些年台灣考駕照的規定是要到監理所考的,而監理所中就有各式各樣的「標準」路況來考你的駕車能力,也因為如此,而各家駕訓班就會有與監理所具備同樣的設備讓你練習。因為路考相對來說,很容易會因失誤而造成不過,所以各大教練會教你各樣 「過」的技巧,像是方向盤轉一圈半,車子的柱子得對到左後方的竿子,前面的小燈對齊路肩的標線……等等,和實際開車無關,但是一定會過的暗號、口訣。

為了方便民眾,在我考照前幾年,規定就放鬆了,只要是合格的教練場,就可以在原地原車考照,所以要過就更容易了。而且在台灣考路考是不會放你真的到路上去嚇人的,所有的考試都是在駕訓班那個小小的範圍內解決。雖然如此,但是並不一定就會非常簡單,因為像是倒車入庫、路邊停車,即使畫的格子不小,但是那些線都是有感應的,一旦壓線就會有警示燈閃,外加不嚇到人不行的警鈴,好像的告訴方圓十里內的 車子,「哈哈,有人壓線了」,而且不知道是誰的規定,所有的動作都得一次到位,不容許在那邊前移後移的修正位置。

然而台灣的駕照在美國是沒有用的,所以來美之後得再考一次。在德州考照也是有兩個階段,第一是筆試,(還有包含了非常基本的視力測驗,就是要你看一行數字,然後把他們唸出來),然後是路考。雖然說是筆試,實際上是有幾台電腦擺在那兒,而且還是觸控式螢幕,題目全部是選擇題,只要事前有準備過(有一本Driver's Handbook,還有一份流傳多年的考題),要不過也不是很容易。考筆試的時候,一旦選錯,立刻就會有紅色警示,順便告訴你正確答案是什麼,還可以跳過不答,但是跳過的題目還是可能再出現,而跳過扣幾分我就不太清楚了。

要考照的時候有兩種選擇,一是選擇考駕照,筆試考完之後3個月內可以考3次路考,如果3次沒過,就得從頭來過;另一種是選擇考學習駕照,相對就沒有路考次數的限制,而且是在一年內考過路考就可以了,對於來美前沒有開過車的同學,考Learning Permit通常是比較沒有壓力的選擇。

路考,在奧斯汀的學生界,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說考官很機車,很難考過,另一種是「不會啊,我一次就考過了」。我來的時候的聽說的傳聞是:北邊Lamar的考官比較機車,南邊Congress 的考官比較混。不過話雖如此,我也認識不少人在北邊一次就過了,也有人南北都考,還是fail。

我自己的經驗呢,就是比較曲折的那種。
'Take a Left Turn.'
"Turn Left?"
'Right!'
(Driver takes a RIGHT turn, and failed)
基本上德州的考駕照就比台灣人性多了,平行停車只要不撞到東西,要修多少次,就修多少次,而且沒有那種影響人心情的警鈴。在考照中心(DPS, Department of Public Safety)就只要考平行停車和直線倒車,正式路考是直接到比較沒有人的社區去考的,隨考官的心情要你左轉右轉,考試的內容基本上就是3個左轉,3個右轉,兩個stop sign,外加兩個紅綠燈就可以回家了。然後考官就會叫你到停車場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停好,宣讀你的成績。

既然如此,為什麼眾家弟兄姐妹會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路考故事呢?因為這裡的考官,除了考開車技巧,更加重視開車的習慣和觀念。像是轉換車道的時候,有沒有看後視鏡,在有Stop Sign的地方,是不是有完全停下來觀察再開車,在小巷子當中開車,車子所在的位置……等等,會有許多要求,相對來說,倒車、停車是不是一次到位,反而不是那麼在意。我,就是因為開車習慣太差,就被fail了兩次,尤其是考第三次的時候,考官一看我的紀錄,就好心的問我是不是要把筆考的成績轉成學習駕照,擺明了就不相信我過得了……

有鑑於失敗的經驗豐富,我決定把當年失敗的例子表列起來,當作後人的參考:
  • Stop Sign: Stop Sign一定得停下來,最好是有顯明剎車的感覺。在停止前就得對前方路口作觀察,如果確定沒有車子的話,車子停下來之後不要停頓太久,就可以繼續開。我自己曾被說停留太久,我的原因是要「看給考官看」,我的回覆是,「你有沒有在看我自己知道,用不著作給我看」。
  • 路權:如果前方路口,你所在的車道沒有Stop Sign,但是左右來車是有stop sign的,即使有車子接近路口,千萬不可踩剎車,最多是不加油門,因為路權是在你的路上,那些車得讓你。在台灣開車的話,看到有車子往自己的車道上靠近,很自然地會踩剎車,這樣的習慣造成考試時很大的困擾,因為這邊的車一定得讓路權給你,而從小養成的習慣又不是這麼回事。
  • 小巷中行車的位置,一般的想法是把車子開在中間靠右就不會有問題,但是事實不然,因為有時巷子裡會有車子停在路邊,而有可能會有小孩子在車子旁玩,或是有行人走到馬路上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好把車子開在路中,等到對面有來車,再靠到右邊讓來車過。這個在考試中很容易出錯,因為轉進小巷時,不可以轉到路中(不然會撞上對面來車),但是接下來得維持在路中行車;同樣地,在接近路口的時候,又得移到右邊,以免擋到轉到小巷的車輛。如果巷子不長,就得一下中間一下右邊地開,滿容易因為緊張而被扣分。
  • 除非有特別標誌(說紅燈不準右轉),紅燈可以右轉,但是得按照Stop Sign的原則,完整停下,作完觀察再右轉。最大的陷阱是,前車紅燈右轉,跟上之後沒有停就跟著轉,於是就會聽到考官說"against the law",違反交通規則就一定不會過。
  • 考官要你右轉,就打右轉燈,然後準備轉進下一個路口。行進的路上,如果有兩條車道,就得換到右邊的車道,因為從左邊的車道右轉是違規的,同樣也是直接fail。換到右邊車道之前,還得觀察一下右邊的後視鏡,確定沒有來車才能變換車道。
  • 方向盤得用「雙手握」,單手握、轉彎時鬆手、或是沒有確實地握住是會被嫌的。
  • Stop Sign停下來之後,如果得轉彎,不能轉得太慢。怎麼定義太慢?就是放掉剎車讓車子自己動而沒有加油門。
  • 倒車時不能單單轉個頭意思意思一下,一定得轉身。也就是身子得離開椅背,把右手放在副駕的椅背上,能夠完整地看到後面才算。左手最好是放在方向盤的正上方,這樣才能作右或左半圈的調整。
基本上這些都是基本概念,說穿了也不值幾個錢。但是要確實作到,對新手來說,其實也不太容易。像我這種習慣太差的人,考個三次其實也不為過。

2009/7/14

Do It Yourself

「從買車那天開始,存錢就更難了…」
-- Irwin Poon
首先,並不是唸機器系就會修車,就好像不是唸電機就會修音響一樣。而是因為各種因緣際會,才會讓人拿起螺絲起子,自己動手作一些事。

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是窮學生的關係,所以很多事都得自己來,省去全美最貴的fee,Labor Fee。

尤其是在車子上,我的第一次經驗,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拿車子去作檢查(德州的規定,每年都得作車檢),車檢不貴,加上輪胎的動平衡調整(tire balancing),原本是$40左右的花費,但是車廠的技工,「很好心」地告訴我說,因為這車有點年紀了,所以建議我換兩樣東西,我記得一樣報價$59.99,另一樣報價$79.99,所以我選擇了便宜的那一項--fuel filter。結果我花了$17x才把我的車給贖出來。是的,是59.99沒錯,但是加上人工(Labor Fee),加上處理掉舊的零件(Disposal Fee)和有的沒的。從此之後,我的精於修車的朋友告訴我,永遠,不要答應他們的建議,回家想想,查查資料,再作決定。

因為表面上Labor Fee雖然是一個小時$60-$90,你永遠不知道為什麼會花上你4個小時的labor fee,而且你卻很少看到那個mechanic是真的花時間在你的車上。
But you feel good about yourself.
於是我走上了另外一條路,我常去的不再是Jiffy Lube, War-Mart, Firestone等等作保養的地方,而是AutoZone, O'reilly, Advance Auto Parts等汽車用品店。是的,我開始自己整理自己的車。我敢說自己修車,因為像是基本的機油、濾心等等只要一兩個螺絲就可以解決的事,實在談不上是「修」車。真的有省嗎?我也不知道,至少我知道我車上換的東西是什麼,這個問題就像自己組電腦或是買一台現成的是一樣的問題,真的有省到錢嗎?不一定。

(Wal-Mart一瓶1.25加崙的Mobil One全合成機油,也要$20幾元,加上一個Mobil One的機油濾心,也是$10左右,但是在Wal-Mart換油,指定是Mobil One全合成機油(如果他們有的話),要價也是不到$40)

我在來美前唯一的修車經驗,就是大三升大四暑假時的修車廠經驗,一個月的時間,我和技工們一起在車底下工作(其實是他們修,我遞工具),一起作引擎大拆(其實是他們拆,我幫忙清洗拆掉的零件),一起修冷氣(其實是他們裝管路,我坐在裡面量溫度)……我只有一次拿起氣動扳手拆輪胎的經驗,但是因為拿得不夠穩,老闆擔心會傷到客人的車子,所以就再也沒讓我碰過了……與其說是修車經驗,不如說是體驗了另一種生活。
「所以東西在壞掉之前,它都是好好的」
--Dennis Liu
有了車子之後,有的沒的事總是會發生,就像Windows的電腦總是會有當機的時候。最常見的就是……發不動。而車子發不動最常見的原因,是電池沒電。所以處理上得有一條Jumping cable去接電(接別的車電池的電),其實就算是換一個電池也是不到4個螺絲就可以解決的事,都還稱不上是「修」車。比較剌激的經驗是,有電了也發不動。有一次去加油,在排隊等的時候為了省錢就熄了火,結果,結果就再也發不動了。於是我得自己下來推車,正推著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天使般的人物,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我猜是後面在等著加油的人),幫我把車子推到定位,而且還非常熟練地在到達定位之前跑到車子前用屁股頂著車(想來是有經驗的高手)。等到加完油之後,車子還是發不動,於是我請了朋友來幫忙Jump start,但是,但是它還是發不動,車子發不動的原因刪去電池因素,所以「猜」是Starter壞了。不過親愛的starter在臨終前,也是在加油站的停車場,在上帝的祝福之下給了我最後一次機會,車子居然發動了,所以我就可以把車子開回家停好,Starter也正式宣告死亡,也展開了我的修車之旅。

到底什麼是Starter?簡單來說,車子在發動的時候,無法直接因為火星塞點火就可以把引擎推動,所以車上會有一個馬達,先讓馬達把引擎轉一下,提供了啟動時的慣性力,車子就可以很容易地發動了。就好像一些玩具卡住了,我們都會去撥一下看會不會走得順一些,而Starter就是那個去撥一下的小東西。

從網路上step-by-step的照片來說,把引擎蓋打開,其實也不過拿掉幾個東西就可以看到starter,但是看得到不一定就拿得出來。重點在於:(1)螺絲實在太緊了,力矩太小打不開(2)電線的接頭老了,怎麼也打不開,打開了還不一定裝得回去。第2項只要有耐心,其實也不難解決,至於第一項,我直接走回家,把家裡的立燈給拆了,加一個管子上去,就開了。從此,我的後車箱就多了一根鐵管,以免未來有這樣的事發生(換輪胎也快得多了)。把starter拆下來,拿去Autozone一類的店,他們可以幫你測是不是正常工作,如果不正常的話,就買一個新的了!如果starter正常的話,可以就得把腦筋動到發電機(alternator)上了。
「電動窗是方便,等到壞了時候才知道手動車窗的好」
有一天,電動車窗壞了。聽說給人修要上百元,但是上autozone或是junk yard買一個regulator大約是$25。所有的電動窗大同小異,都是用一個馬達在帶動一個鋼索上的滑塊,再用滑塊去頂住玻璃,這個機構就叫regulator。於是我們把車門給拆開,找到壞掉的地方(馬達其實沒壞,壞的是一個塑膠的滑塊),花了兩個大迴紋針把車窗和滑塊綁了回去,花費,$0。之後我修了另少三個車窗,有二個是別人的車。
$325.70 VS $958.87
最近一次是最新奇的,也是原先料不到的,就是換車子的避震器(struts)。這是原先想不可能可以自己作的事,最主要是,沒工具。但是美國的汽車用品店還是懂得怎麼賺你的錢,他們賣零件,也賣工具,還教你怎麼修,如果你嫌特殊的工具太貴,買了已後也沒有用,他們可以租,而且租金免費(先付錢,還得時候全額退費)。

於是我們就花了一個周末加上一個星期一,第一天到處買東西、借東西,第二天下午開始修(因為星期天早上得去教會)。就這樣換了兩隻新的struts,其實也不過就是6個螺絲的工作,兩邊加起來12個螺絲。難嗎?其實不難,因為網路上不但有圖文並荗的網頁說明,還有Youtube的影片可以看,加上許多店裡的工作人員還會給你不少經驗上的分享。還有WD-40真是好東西,有些地方有噴過真的比沒噴過來得好開。

我把之前在firestone檢查的估價單拿出來看了一下,換了相同的零件(一個新的電池、兩隻struts、一隻inner tie rod,和相關的橡皮套件),親愛的firestone給的報價是$958.87含稅,這還不包含$385.80的labor fee,我相信,也許,firestone的零件好很多,很多,也許,還有滿大的殺價空間,可是看到這張$1344的估價單,你有把握殺到$700以下嗎?或者是換一家越南店修,零件全從junk yard取,有把握以低於$700成交嗎?為什麼說$700?因為我們花了$325.70的料錢,加上兩個沒工作的TA一個小時$17.5的Labor fee,大約是$700左右。
「自己換油,難道不怕螺絲沒裝好嗎?」
論壇上關於這些「專業人員」的故事愈傳愈多,網路上還有一個為了Juffy Lube的問題而設的網站,專門「分享」他們的豐功偉業,像是換油忘了加機油,機油濾心沒裝好,車子一出廠就在後視鏡裡看到一道由機油畫出來的線...如果是Juffy Lube這種便宜的店也就算了,連「號稱」專業的dealer也免不了這樣的抱怨,當然這些都是偶發事件,但是回過頭來,是自己的車,也許你會更在意螺絲是不是鎖緊的,加的油是不是最合適的。

很多Mechanic都很懶,因為就舊車而言,修一個地方,修好了難保不會再壞,所以換新的是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像是有人的車子發不動,他們會先換電池,電池換了還不行,就換starter,starter換了不行就換alternator。但是一些老車子,有時發得動,有時發不動,問題根本就不在這些東西上,其實是鑰匙轉動時會帶動一個ignition switch,因為時間的關係造成接觸不良,等到換到這一樣東西的時候,也已經花了大把的銀子了。

總的來說,我會修車嗎?還是不會。請我去修車嗎?最好不要。如果要自己想辦法解決車子的問題,我倒是很熱意一起商量、想辦法。修得好嗎?比較便宜嗎?都不一定,but you will feel good about yourself...
每一次我都會擔心裝不回去,而每一次的經驗都是一項恩典
坦白說,每一次自己動手作完,轉動鑰匙聽到引擎穩定轉動的時候,或是看到電動窗順利的移動,總是忍不住充滿感恩,因為,居然會動!每一次都是一個新奇的挑戰,因為每一次我都會擔心裝不回去,而每一次的經驗都是一項恩典。

【延伸閱讀】

2009/7/13

Heartbeats

「砰砰、砰砰、砰砰」

每分鐘165下的心跳聲,迴盪在整間診療室當中。經過了四個星期,再次確認到一個生命正在+0的肚子裡努力的成長著。四周前那一閃一閃的小點,今天透過麥克風,再次宣告自己的存在。

其實早在媽媽的肚子上聽了好多次,聽到的只有肚子中消化系統工作的水聲。所以我每次都會自己編一個台詞逗+0笑,像是「小朋友跟妳說『嗨』」、「他/她說裡面黑黑的,但是住得滿舒服的」等等。

在醫生找尋心跳聲的時候,心中又是期待、又是害怕(自從看了Marley & Me之後,片中的女主角懷孕10周還沒有聽到心跳聲,我們的心中就有了些陰影,害怕同樣的事會發生)。這是第一次真的聽到孩子的心跳聲,那種複雜的感覺又再次升起。真的就像是書上寫的,聽到的時候,真的會讓自己的心跳加速。

「砰砰、砰砰、砰砰」

是的,我們一家不再是兩口人,從現在起,就算三口人了。


(今天沒照片,也沒帶錄音機去錄心跳聲)

2009/6/26

Rush Rush


(偷拍Musical是會給人趕出去的,但是中場拍劇院只會被警告,不會有事,Boston Opera House)


(這不是Musical,但是這是真的Play -- Elephant's Graveyard by Laura Kepley)


+0愛看音樂劇,誰又不愛看音樂劇呢?雖然台詞不太容易聽得懂,但是千變萬化的佈景,動人的歌聲與音樂,富有巧思的道具,量身訂作的服裝,總有一點是我可以去欣賞、贊嘆的地方,也許就是如此,Broadway Show總是能夠一再的打動人心。

第一次看音樂劇,就是和+0一起去看"The Phantom of the Opera"。Phantom的音樂與曲子算是從小聽到大的了,Andrew Lloyd Webber 也是我唯一知道名字的劇作家(到今天還是),所以會去看Phantom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我買票的時候,就不惜血本買了前排的位置,就是可以親眼看到大燈落在眼前的位置。事前從網路訂票,除了票價之外,還傻傻地被加了不少有的沒的fee,差不多的位置,還比親自跑去售票處買得貴,而票價所費不貲,但是也真的是值回票價。舞台、音樂、特效,加上神出鬼沒的Phantom(啊是怎麼在鏡子中出現的?),尤其是在下水道中划船那一段,至今還是非常難忘。

三月的時候去Boston,我學會一個新詞叫Rush Tickets,也就是在開演前賣的票,因為開演了座位賣不出去也是沒賺,所以劇院在開演前(可能是一個小時,可能是一個半小時),有所謂的Student Rush Ticket,號稱要有學生證才能買,但是只要帶現金去,也沒有人要求要看證件,就能夠買到。像是我們在Boston的時候,聽說Dirty Dancing(這個Jeff 說屬於我這個時代的電影)在Boston有演出,前一天晚上看票價要70元以上,比我在Austin買最貴的票還貴,完全買不下手,於是就在開演前去碰運氣,結果在那邊看了半天,很多人在等但也沒人買票,小聲地問了一下警尉,窗口那邊說了一句 "Cash Only",結果就買了,你猜我們花了$25塊坐第幾排,沒記錯的話是在中間前10排,中間前10排!!那原價一張要多少錢啊!於是我又再一次體驗到,表演近在眼前的Musical。

Dirty Dancing忠實地把電影裡的每一個場景幾乎都帶上了舞台,動人的歌聲加上狂放的舞蹈,我們也是看得大呼過癮,直說這個錢完全沒白花。

這次Mamma Mia到Austin,我就學乖了,先去facebook上加入Performance Arts的fans,看有沒有Rush Tickets的消息,再寫信去打探。結果UT的賣法有些不同,不像Boston是單一票價,有點像抽樂透的方式買票,UT是直接以半價賣給你,但是還是有分價錢和位置,而且是早上就開始賣,這樣就不用等到開演前再去碰運氣。學校方面告訴我們的票價約從10元到30元不等。至於是不是也有開演前的現金交易票,我就不知道了。

Abba的歌已經不像Jeff說的「屬於我的那個年代」了,但是因為被太多電影給引用,大部份的歌都是耳熟能詳的,像是Dancing Queen, I do I do I do, Take a Chance on Me, I have a dream...都是哴哴上口的歌曲(我還是得承認自己有點年紀了,才能被這些歌給勾起回憶)。坦白說,是不是有前面兩次經驗好?內容本身是還好,但是結束的地方很有秀場的味道,這也許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而且那樣的經驗可能是電影中無法呈現的效果……

Rush!! 趁著星期日結束前,花10塊前看一場Broadway Show,怎麼說都值得啦!

星期五的rush ticket是11點開始售票,周末是12點。

Let's go RUSH!!

2009/6/23

Cravings and Aversions

『有鴨脖子買嗎?』
「有啊!10隻1塊錢」
『那買個10隻吧!』
(老闆開始拿刀把烤鴨的脖子剁成小塊……)
『因為我老婆想吃脖子……』(試圖製造話題)
(咚、咚、咚、咚……持續刀起刀落……)
「自己想吃就說,何必推說是老婆想吃」
(咚、咚、咚、咚……持續刀起刀落……)
……(無言)……
飲食習慣改變的故事聽說了很多,親自面對倒也是第二次。只不過上次是陪著在奧城四處找脖子買,這次從男配角升格當主角了,情況也大為不同。

Food Aversion是指對某種食物的厭惡、排斥(很強烈的字眼),而Craving則是相反,是強烈地渴望某種食物。據說孕婦在懷孕期間,因為荷爾蒙分泌升高的關係,會造成感宮上的變化,比如說鼻子特別靈敏,或是對某種口味有強烈的感受。

-- -- --
晚上12點,
「我想吃Churches的炸雞」
『Austin的Churches最晚開到11點』
「我知道,但是我突然好想吃Churches的炸雞……」
『那我們去Plucker吃雞翅好不好?他們應該是開到深夜』
「我只想吃Churches的炸雞……」

隔天,啃完2塊賣$0.99的Churches炸雞,一口也沒分我

再隔天,
「我吃過了就不會再想吃Churches的炸雞了……」
-- -- --
「我覺得水好難喝喔,一點味道都沒有」
『水本來就沒有味道啊!』
「我想喝有味道的東西……」
『書上說妳現在得多喝水』
「沒有味道的東西我喝不下去……」

「我想喝柳橙汁」
-- -- --
「我看到網路上介紹的台鐵的火車便當,我好想吃便當喔」
『妳可不可以想點我找得到的東西』
「我只是說想吃嘛!又不是一定要吃」

「意麵看起來好好吃喔……」
-- -- --
「突然覺得烤雞翅好噁心,可不可以端到桌子另一邊?」
『可是妳烤的雞翅很好吃吶』
「我知道,可是我現在覺得不想吃,連看到都覺得不舒服」
『好,我把它端去廚房』
-- -- --
晚上12點,
「我們把冰箱裡醃的豬排吃掉好不好?」
-- -- --

原來書上寫的是真的,身處在奧城,只有一兩家賣一點也不道地的「台灣小吃」的店,女王和爸爸的故事持續進行中……

2009/6/19

how much is enough

從準備懷孕開始,這個未來的媽就開始吃藥的日子,嚴格上來說,是吃維他命的日子。

因為偉大的UT給的保險可以作健康檢查,我們年初的時候就先去作了Physical Routine Check,這位未來的媽被驗出有輕微的貧血(anemia),於是就開始了吃維他命養生的日子,同時也開始戒掉每天早上一杯咖啡的習慣。

因為貧血的緣故,所以得已吃含鐵較高的多種維他命,而一般的維他命還不行,因為吃了會反胃,所以我們一路換到了Prenatal Vitamin,是的,還沒懷孕就開始吃了!但是差不多的價錢,有的Prenatal居然一次要吃兩三顆的,於是超市的小姐推薦了一天只要一顆的版本,一瓶Prenatal Vitamin遠比Costco賣的Centrium貴得多,但是吃起來真的比較不會反胃。如果單吃維他命也就算了,還得補充鈣質。因為我們未來的媽一不喝牛奶,二覺得Soy Milk根本不能算豆漿,所以得從鈣片上補充,超市裡的鈣片種類非常多,從固體的到液體的,還有鈣加維他命D的,也有加鎂(同一族的元素,號稱可以幫助鈣吸收……),有的是500mg,有的是1000mg,而且同樣的事也發生在鈣片上,那種比較好消化的Calcium Citrate,居然有一次要吃5顆的版本,雖然號稱一瓶有90顆,那豈不是2個星期就吃完了嗎?葉酸(Folic Acid)也是聽說對神經系統有益,所以也是還沒懷孕就開始吃,看到她一天得吞那麼多藥丸,我就忍不住佩服,像我這種一次只能吞一顆的吃法,不知要喝多少水才有辦法解決。

很多東西得吃,還有很多東西不能吃,像是鯊魚等食物鏈頂層的魚類,可能因為殺生太多,收集了太多貴金屬,就得避免,還有一些東西是無法直接解釋的,像是一些容易過敏的東西也有人建議少吃,甲殼類的海鮮就因為可能有的微生物比較多,就這樣給禁了。去了產螃螌的 Houston 和產 Craw fish 的 Louisiana,就這樣忍住不吃了,這位準媽媽的犧牲還真不小。

至於胃口如何的問題,下次再說。

2009/6/15

New Member


我知道每個爸媽都會貼張這種照片,還是不能免俗的放上來,因為,「終於輪到我啦!!」根據醫生的說法,中間那個白色小點是小孩,下面有一條線連著的是頭,所以小孩現在是處於倒立的狀況(是不是因為頭太重了,所以大部份的嬰孩都是呈倒立狀?)。雖然現在太小無法直接聽到心跳聲,但是sonogram 上已經可以看到心臟正有規律地閃動著。

現在的科技真進步,資料輸入完,量一下小孩的長度,就告訴你這個大小的小孩大約的周數,和上面的周數相比較,就可以知道小孩生長的情況。右下角還有預產期,什麼該知道的資訊一目了然。不意外的話,是個年尾生的牛寶寶。經過醫生仔細的觀察,目前怎麼看還是只有一個影子,完全沒有雙胞胎的跡像。

目前1.65公分的他/她,已經給媽媽不少顏色看了,不旦常常有噁心的感覺,動不動就會暈昡,一不能提重,二還不能太累,孩子的媽已經進入女王模式的生活……

至於我,目前還無法進入「面對現實」模式。如何照顧這個孩子,如何教養又不會竉壞,如何……面對下周日的父親節,突然有種複雜的感覺……生命真的十分奇妙,很難想像這麼一個小點兒,已經有手有腳了,更難想像這個1.65公分的小傢伙,會給我們帶來多少擔心與麻煩,而未來幾年內,我們口裡談的,都是他/她笑了,會走路了,說了什麼童言童語……

最後以Friends 裡 Ross的一句話作結:

"I always knew I was havin' a baby, I just never realized the baby was having me."

ROSS: I'm gonna be a father.
RACHEL: It's just occurring to you?
ROSS: I always knew I was havin' a baby, I just never realized the
baby was having me.

-- Friends Season1 "The one with two parts, part 1"


2009/6/10

Evolutions

數位相機的轉化是很快的。七、八年前,你問一個問題,「消費機與DSLR有什麼不同?」,答案可能非常的多,像是可以換鏡頭,高ISO表現比較好,比較容易拍出淺景深的照片。一個最簡單的答案是,價格。一台高檔消費機,差不多在999美元左右,而一台號稱「低價風暴」的Canon 10D,定價在$1999,上面還有其他價格更驚人的所謂「專業機」。而當年最常聽到的笑話,就是老婆念老公花大錢換相機,結果換了台又重,LCD又不能對焦,連錄影功能都沒有的DSLR,不知道把錢浪費到哪了。

2003年,Canon的300D上市,正式把DSLR下放到$999的價格線,於是同一個問題「消費機與DSLR有什麼不同?」除了比較大台之外,可能的答案是,DSLR的LCD不是用來拍照的,而是用來看拍出來的成果如何的。所以DSLR的使用者會把相機擺在面前,閉上一隻眼睛來照相;而DC用家的標準姿勢,就是雙手前舉,盯著LCD的框框(從當年不到兩吋的小框,到現在沒有3吋不是相機)來對焦。

當時間走到06年一月,又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Olympus的E-330開啟了DSLR的另一扇窗,live view, 也就是從此,把DSLR當作DC使用不再是個夢想。雖然E-330的Live View對焦又慢又不好用,但是隨著電子技術與光學設計的改良,今日的DSLR,幾乎已把LCD對焦當作是一個標準配備。06年的時候,同樣一個問題,「消費機與DSLR有什麼不同?」,答案可能就是「沒有辦法錄影吧!」

08年底,Canon發表了相機迷等待許久的5D II,不但有錄影功能,而且還是HD等級的錄影功能。這個震撼彈,從「這段影片」中,引發了無數的討論。

但是消費機與DSLR故事並不是單向的。小DC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向DSLR拉近了之間的差距,像是從下快門到拍到照片之間的快門遲滯,早些年一直是DC的通病,自從Minolta的z系列,還有sony的一系列小dc之後,無論是開機時間,或是快門的lag,DSLR已經是沒有具體的優勢了。

另外像是DC在高感光度(ISO)的表現向來是很糟的,不管相機上標稱的iso能到多高,一般在評估網站dpreview上,通常一定會看到的是一行字,超過iso 400以上少用。這樣的通則,被Fujifilm的F10給打破了,F10和他的後繼機子,給ISO800到1600這個原本只有DSLR才有的功能給解放了。這裡有一些F10與Canon 300D比較的文章,可以想見當年的衝擊有多大。

除了自動測光,自動調感光度之外,現在的相機多了一個很有趣的功能,face detection 「臉度辨識」,也就是相機聰明到幫你把臉給找出來對焦,減少了很多對錯焦,或是反手自拍族【註】的失誤率。現在這個功能在dc上成熟了,也被加入到DSLR裡了。這個東西最好玩的就是Nikon S60的廣告,號稱「最多可以找到12張臉」,結果示範的照片裡,多了很多不該有的臉……(點這裡),非常有趣的廣告,能不能拍出靈異照片我不清楚,但是這個非常實用的技術是愈來愈成熟了。在google的picasaweb裡,google也有內建人臉辨識,幫助你tag,希望有一天能被facebook引用,以後tag魔人們可以省點時間。



Pictures from Nikon Coolpix S60 Ads Here

「拍照,人臉清楚就可以了」,是好朋友alan的名言。除了人臉辨識能幫助對焦之外,防手振也是一個實用的功能。扭曲的臉或是殘像,偶爾看看還好,如果大部份的照片都是如此,我想這相機大概沒什麼人用買吧!早些年相機界有所謂「安全快門」,愈是望遠鏡頭(數字大於70mm),一點輕微的手振會造成所照的景物大幅度的位移,因此安全快門的定義為望遠鏡頭數字的倒數,比如說100mm的鏡頭,安全快門是1/100秒。在單眼相機界,Nikon和Canon有賣一些聰明而且反應快的鏡頭,可以感測到手的輕微移動,讓鏡頭內的鏡片作相對應的捕償,一般可以增加2級以上的安全快門(也就是快門可以慢2*2倍,之前所說的100mm鏡頭,只要1/25秒就可以拍到清楚的照片了),不過這個鏡頭移動的技術是有專利的,也很貴重,好像也只有Canon和Nikon有作,Canon叫IS,Nikon叫VR。

03年的時候,Minolta 推出 DiMAGE A1,把這個觀念以不同的方式帶給dc的使用者,他們不讓鏡頭移動,反過來讓感光元件移動。這個技術撼動了整個dc界,之後這個功能從準專業機下放到消費機,也進一步被運用在DSLR更大的感光元件上,Sony的D9,更把它應用在全幅的感光元件上,算是工程技術上的一大突破(從感測到補償的time lag和控制的精準性,都是從控制的角度上的難題),也就是你不再需要花大錢買VR或是IS的鏡頭,所有的鏡頭裝上去都有防手振的效果,簡直是手抖族的一大福音!目前除了Canon和Nikon兩家生產防手振鏡頭的廠家沒有出機身防手振的DSLR外,所有的DSLR幾乎都有這個功能。所有的分析師都預言,雖然C家和N家佔了大半的市場,把這個功能加入相機是遲早的事,就像當初Olympus提出超音波震動的CCD除塵功能,後來各家也跟進,因為清理CCD入塵真的是"Pain in the ass"

相機一直在進化,新的相機無論在感光技術、軟體的演算、硬體的控制上,都遠比之前的機種優越,但是這多半是減少爛照片的產生,並不一定會造出更多的好照片。畢竟,照片是人在拍的,不是相機在拍的。除非有「自動構圖」、「自動捕捉關鍵畫面」的功能【註2】,不然還是鏡頭另一端的人在決定相片是如何構成的。相機技術的進步讓使用者更自由地去拍,比較不會出錯,比較不會花時間在光圈快門的組合上浪費時間,也許,最後剩下的問題是,「你到底想表達什麼?」「你想拍什麼?」


【註1】「反手自拍族」
很多人喜歡反手自拍,自己替自己留影,而不用假手他人。拍出來的相片的特色,大多是俯角,人臉佔相片的一半左右,而且下面可以看到手臂,在無名或是facebook上的頭像處處可見。

【註2】Nikon的s60除了有臉部對焦功能,還有Smile Timer,也就是相機會分析人的臉,一旦嘴角上揚或露齒,相機就會自動補捉那一刻,連按快門都不用。另外還有Blink Warning,一旦被拍的人眨眼了,相機會給你一個警告信號,簡直是太方便了--強烈建議給歐安妮小姐和她未來的另一半,一定要買有這個功能的相機!!點這裡可以看到範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