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6/26

Rush Rush


(偷拍Musical是會給人趕出去的,但是中場拍劇院只會被警告,不會有事,Boston Opera House)


(這不是Musical,但是這是真的Play -- Elephant's Graveyard by Laura Kepley)


+0愛看音樂劇,誰又不愛看音樂劇呢?雖然台詞不太容易聽得懂,但是千變萬化的佈景,動人的歌聲與音樂,富有巧思的道具,量身訂作的服裝,總有一點是我可以去欣賞、贊嘆的地方,也許就是如此,Broadway Show總是能夠一再的打動人心。

第一次看音樂劇,就是和+0一起去看"The Phantom of the Opera"。Phantom的音樂與曲子算是從小聽到大的了,Andrew Lloyd Webber 也是我唯一知道名字的劇作家(到今天還是),所以會去看Phantom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我買票的時候,就不惜血本買了前排的位置,就是可以親眼看到大燈落在眼前的位置。事前從網路訂票,除了票價之外,還傻傻地被加了不少有的沒的fee,差不多的位置,還比親自跑去售票處買得貴,而票價所費不貲,但是也真的是值回票價。舞台、音樂、特效,加上神出鬼沒的Phantom(啊是怎麼在鏡子中出現的?),尤其是在下水道中划船那一段,至今還是非常難忘。

三月的時候去Boston,我學會一個新詞叫Rush Tickets,也就是在開演前賣的票,因為開演了座位賣不出去也是沒賺,所以劇院在開演前(可能是一個小時,可能是一個半小時),有所謂的Student Rush Ticket,號稱要有學生證才能買,但是只要帶現金去,也沒有人要求要看證件,就能夠買到。像是我們在Boston的時候,聽說Dirty Dancing(這個Jeff 說屬於我這個時代的電影)在Boston有演出,前一天晚上看票價要70元以上,比我在Austin買最貴的票還貴,完全買不下手,於是就在開演前去碰運氣,結果在那邊看了半天,很多人在等但也沒人買票,小聲地問了一下警尉,窗口那邊說了一句 "Cash Only",結果就買了,你猜我們花了$25塊坐第幾排,沒記錯的話是在中間前10排,中間前10排!!那原價一張要多少錢啊!於是我又再一次體驗到,表演近在眼前的Musical。

Dirty Dancing忠實地把電影裡的每一個場景幾乎都帶上了舞台,動人的歌聲加上狂放的舞蹈,我們也是看得大呼過癮,直說這個錢完全沒白花。

這次Mamma Mia到Austin,我就學乖了,先去facebook上加入Performance Arts的fans,看有沒有Rush Tickets的消息,再寫信去打探。結果UT的賣法有些不同,不像Boston是單一票價,有點像抽樂透的方式買票,UT是直接以半價賣給你,但是還是有分價錢和位置,而且是早上就開始賣,這樣就不用等到開演前再去碰運氣。學校方面告訴我們的票價約從10元到30元不等。至於是不是也有開演前的現金交易票,我就不知道了。

Abba的歌已經不像Jeff說的「屬於我的那個年代」了,但是因為被太多電影給引用,大部份的歌都是耳熟能詳的,像是Dancing Queen, I do I do I do, Take a Chance on Me, I have a dream...都是哴哴上口的歌曲(我還是得承認自己有點年紀了,才能被這些歌給勾起回憶)。坦白說,是不是有前面兩次經驗好?內容本身是還好,但是結束的地方很有秀場的味道,這也許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而且那樣的經驗可能是電影中無法呈現的效果……

Rush!! 趁著星期日結束前,花10塊前看一場Broadway Show,怎麼說都值得啦!

星期五的rush ticket是11點開始售票,周末是12點。

Let's go RUSH!!

2009/6/23

Cravings and Aversions

『有鴨脖子買嗎?』
「有啊!10隻1塊錢」
『那買個10隻吧!』
(老闆開始拿刀把烤鴨的脖子剁成小塊……)
『因為我老婆想吃脖子……』(試圖製造話題)
(咚、咚、咚、咚……持續刀起刀落……)
「自己想吃就說,何必推說是老婆想吃」
(咚、咚、咚、咚……持續刀起刀落……)
……(無言)……
飲食習慣改變的故事聽說了很多,親自面對倒也是第二次。只不過上次是陪著在奧城四處找脖子買,這次從男配角升格當主角了,情況也大為不同。

Food Aversion是指對某種食物的厭惡、排斥(很強烈的字眼),而Craving則是相反,是強烈地渴望某種食物。據說孕婦在懷孕期間,因為荷爾蒙分泌升高的關係,會造成感宮上的變化,比如說鼻子特別靈敏,或是對某種口味有強烈的感受。

-- -- --
晚上12點,
「我想吃Churches的炸雞」
『Austin的Churches最晚開到11點』
「我知道,但是我突然好想吃Churches的炸雞……」
『那我們去Plucker吃雞翅好不好?他們應該是開到深夜』
「我只想吃Churches的炸雞……」

隔天,啃完2塊賣$0.99的Churches炸雞,一口也沒分我

再隔天,
「我吃過了就不會再想吃Churches的炸雞了……」
-- -- --
「我覺得水好難喝喔,一點味道都沒有」
『水本來就沒有味道啊!』
「我想喝有味道的東西……」
『書上說妳現在得多喝水』
「沒有味道的東西我喝不下去……」

「我想喝柳橙汁」
-- -- --
「我看到網路上介紹的台鐵的火車便當,我好想吃便當喔」
『妳可不可以想點我找得到的東西』
「我只是說想吃嘛!又不是一定要吃」

「意麵看起來好好吃喔……」
-- -- --
「突然覺得烤雞翅好噁心,可不可以端到桌子另一邊?」
『可是妳烤的雞翅很好吃吶』
「我知道,可是我現在覺得不想吃,連看到都覺得不舒服」
『好,我把它端去廚房』
-- -- --
晚上12點,
「我們把冰箱裡醃的豬排吃掉好不好?」
-- -- --

原來書上寫的是真的,身處在奧城,只有一兩家賣一點也不道地的「台灣小吃」的店,女王和爸爸的故事持續進行中……

2009/6/19

how much is enough

從準備懷孕開始,這個未來的媽就開始吃藥的日子,嚴格上來說,是吃維他命的日子。

因為偉大的UT給的保險可以作健康檢查,我們年初的時候就先去作了Physical Routine Check,這位未來的媽被驗出有輕微的貧血(anemia),於是就開始了吃維他命養生的日子,同時也開始戒掉每天早上一杯咖啡的習慣。

因為貧血的緣故,所以得已吃含鐵較高的多種維他命,而一般的維他命還不行,因為吃了會反胃,所以我們一路換到了Prenatal Vitamin,是的,還沒懷孕就開始吃了!但是差不多的價錢,有的Prenatal居然一次要吃兩三顆的,於是超市的小姐推薦了一天只要一顆的版本,一瓶Prenatal Vitamin遠比Costco賣的Centrium貴得多,但是吃起來真的比較不會反胃。如果單吃維他命也就算了,還得補充鈣質。因為我們未來的媽一不喝牛奶,二覺得Soy Milk根本不能算豆漿,所以得從鈣片上補充,超市裡的鈣片種類非常多,從固體的到液體的,還有鈣加維他命D的,也有加鎂(同一族的元素,號稱可以幫助鈣吸收……),有的是500mg,有的是1000mg,而且同樣的事也發生在鈣片上,那種比較好消化的Calcium Citrate,居然有一次要吃5顆的版本,雖然號稱一瓶有90顆,那豈不是2個星期就吃完了嗎?葉酸(Folic Acid)也是聽說對神經系統有益,所以也是還沒懷孕就開始吃,看到她一天得吞那麼多藥丸,我就忍不住佩服,像我這種一次只能吞一顆的吃法,不知要喝多少水才有辦法解決。

很多東西得吃,還有很多東西不能吃,像是鯊魚等食物鏈頂層的魚類,可能因為殺生太多,收集了太多貴金屬,就得避免,還有一些東西是無法直接解釋的,像是一些容易過敏的東西也有人建議少吃,甲殼類的海鮮就因為可能有的微生物比較多,就這樣給禁了。去了產螃螌的 Houston 和產 Craw fish 的 Louisiana,就這樣忍住不吃了,這位準媽媽的犧牲還真不小。

至於胃口如何的問題,下次再說。

2009/6/15

New Member


我知道每個爸媽都會貼張這種照片,還是不能免俗的放上來,因為,「終於輪到我啦!!」根據醫生的說法,中間那個白色小點是小孩,下面有一條線連著的是頭,所以小孩現在是處於倒立的狀況(是不是因為頭太重了,所以大部份的嬰孩都是呈倒立狀?)。雖然現在太小無法直接聽到心跳聲,但是sonogram 上已經可以看到心臟正有規律地閃動著。

現在的科技真進步,資料輸入完,量一下小孩的長度,就告訴你這個大小的小孩大約的周數,和上面的周數相比較,就可以知道小孩生長的情況。右下角還有預產期,什麼該知道的資訊一目了然。不意外的話,是個年尾生的牛寶寶。經過醫生仔細的觀察,目前怎麼看還是只有一個影子,完全沒有雙胞胎的跡像。

目前1.65公分的他/她,已經給媽媽不少顏色看了,不旦常常有噁心的感覺,動不動就會暈昡,一不能提重,二還不能太累,孩子的媽已經進入女王模式的生活……

至於我,目前還無法進入「面對現實」模式。如何照顧這個孩子,如何教養又不會竉壞,如何……面對下周日的父親節,突然有種複雜的感覺……生命真的十分奇妙,很難想像這麼一個小點兒,已經有手有腳了,更難想像這個1.65公分的小傢伙,會給我們帶來多少擔心與麻煩,而未來幾年內,我們口裡談的,都是他/她笑了,會走路了,說了什麼童言童語……

最後以Friends 裡 Ross的一句話作結:

"I always knew I was havin' a baby, I just never realized the baby was having me."

ROSS: I'm gonna be a father.
RACHEL: It's just occurring to you?
ROSS: I always knew I was havin' a baby, I just never realized the
baby was having me.

-- Friends Season1 "The one with two parts, part 1"


2009/6/10

Evolutions

數位相機的轉化是很快的。七、八年前,你問一個問題,「消費機與DSLR有什麼不同?」,答案可能非常的多,像是可以換鏡頭,高ISO表現比較好,比較容易拍出淺景深的照片。一個最簡單的答案是,價格。一台高檔消費機,差不多在999美元左右,而一台號稱「低價風暴」的Canon 10D,定價在$1999,上面還有其他價格更驚人的所謂「專業機」。而當年最常聽到的笑話,就是老婆念老公花大錢換相機,結果換了台又重,LCD又不能對焦,連錄影功能都沒有的DSLR,不知道把錢浪費到哪了。

2003年,Canon的300D上市,正式把DSLR下放到$999的價格線,於是同一個問題「消費機與DSLR有什麼不同?」除了比較大台之外,可能的答案是,DSLR的LCD不是用來拍照的,而是用來看拍出來的成果如何的。所以DSLR的使用者會把相機擺在面前,閉上一隻眼睛來照相;而DC用家的標準姿勢,就是雙手前舉,盯著LCD的框框(從當年不到兩吋的小框,到現在沒有3吋不是相機)來對焦。

當時間走到06年一月,又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Olympus的E-330開啟了DSLR的另一扇窗,live view, 也就是從此,把DSLR當作DC使用不再是個夢想。雖然E-330的Live View對焦又慢又不好用,但是隨著電子技術與光學設計的改良,今日的DSLR,幾乎已把LCD對焦當作是一個標準配備。06年的時候,同樣一個問題,「消費機與DSLR有什麼不同?」,答案可能就是「沒有辦法錄影吧!」

08年底,Canon發表了相機迷等待許久的5D II,不但有錄影功能,而且還是HD等級的錄影功能。這個震撼彈,從「這段影片」中,引發了無數的討論。

但是消費機與DSLR故事並不是單向的。小DC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向DSLR拉近了之間的差距,像是從下快門到拍到照片之間的快門遲滯,早些年一直是DC的通病,自從Minolta的z系列,還有sony的一系列小dc之後,無論是開機時間,或是快門的lag,DSLR已經是沒有具體的優勢了。

另外像是DC在高感光度(ISO)的表現向來是很糟的,不管相機上標稱的iso能到多高,一般在評估網站dpreview上,通常一定會看到的是一行字,超過iso 400以上少用。這樣的通則,被Fujifilm的F10給打破了,F10和他的後繼機子,給ISO800到1600這個原本只有DSLR才有的功能給解放了。這裡有一些F10與Canon 300D比較的文章,可以想見當年的衝擊有多大。

除了自動測光,自動調感光度之外,現在的相機多了一個很有趣的功能,face detection 「臉度辨識」,也就是相機聰明到幫你把臉給找出來對焦,減少了很多對錯焦,或是反手自拍族【註】的失誤率。現在這個功能在dc上成熟了,也被加入到DSLR裡了。這個東西最好玩的就是Nikon S60的廣告,號稱「最多可以找到12張臉」,結果示範的照片裡,多了很多不該有的臉……(點這裡),非常有趣的廣告,能不能拍出靈異照片我不清楚,但是這個非常實用的技術是愈來愈成熟了。在google的picasaweb裡,google也有內建人臉辨識,幫助你tag,希望有一天能被facebook引用,以後tag魔人們可以省點時間。



Pictures from Nikon Coolpix S60 Ads Here

「拍照,人臉清楚就可以了」,是好朋友alan的名言。除了人臉辨識能幫助對焦之外,防手振也是一個實用的功能。扭曲的臉或是殘像,偶爾看看還好,如果大部份的照片都是如此,我想這相機大概沒什麼人用買吧!早些年相機界有所謂「安全快門」,愈是望遠鏡頭(數字大於70mm),一點輕微的手振會造成所照的景物大幅度的位移,因此安全快門的定義為望遠鏡頭數字的倒數,比如說100mm的鏡頭,安全快門是1/100秒。在單眼相機界,Nikon和Canon有賣一些聰明而且反應快的鏡頭,可以感測到手的輕微移動,讓鏡頭內的鏡片作相對應的捕償,一般可以增加2級以上的安全快門(也就是快門可以慢2*2倍,之前所說的100mm鏡頭,只要1/25秒就可以拍到清楚的照片了),不過這個鏡頭移動的技術是有專利的,也很貴重,好像也只有Canon和Nikon有作,Canon叫IS,Nikon叫VR。

03年的時候,Minolta 推出 DiMAGE A1,把這個觀念以不同的方式帶給dc的使用者,他們不讓鏡頭移動,反過來讓感光元件移動。這個技術撼動了整個dc界,之後這個功能從準專業機下放到消費機,也進一步被運用在DSLR更大的感光元件上,Sony的D9,更把它應用在全幅的感光元件上,算是工程技術上的一大突破(從感測到補償的time lag和控制的精準性,都是從控制的角度上的難題),也就是你不再需要花大錢買VR或是IS的鏡頭,所有的鏡頭裝上去都有防手振的效果,簡直是手抖族的一大福音!目前除了Canon和Nikon兩家生產防手振鏡頭的廠家沒有出機身防手振的DSLR外,所有的DSLR幾乎都有這個功能。所有的分析師都預言,雖然C家和N家佔了大半的市場,把這個功能加入相機是遲早的事,就像當初Olympus提出超音波震動的CCD除塵功能,後來各家也跟進,因為清理CCD入塵真的是"Pain in the ass"

相機一直在進化,新的相機無論在感光技術、軟體的演算、硬體的控制上,都遠比之前的機種優越,但是這多半是減少爛照片的產生,並不一定會造出更多的好照片。畢竟,照片是人在拍的,不是相機在拍的。除非有「自動構圖」、「自動捕捉關鍵畫面」的功能【註2】,不然還是鏡頭另一端的人在決定相片是如何構成的。相機技術的進步讓使用者更自由地去拍,比較不會出錯,比較不會花時間在光圈快門的組合上浪費時間,也許,最後剩下的問題是,「你到底想表達什麼?」「你想拍什麼?」


【註1】「反手自拍族」
很多人喜歡反手自拍,自己替自己留影,而不用假手他人。拍出來的相片的特色,大多是俯角,人臉佔相片的一半左右,而且下面可以看到手臂,在無名或是facebook上的頭像處處可見。

【註2】Nikon的s60除了有臉部對焦功能,還有Smile Timer,也就是相機會分析人的臉,一旦嘴角上揚或露齒,相機就會自動補捉那一刻,連按快門都不用。另外還有Blink Warning,一旦被拍的人眨眼了,相機會給你一個警告信號,簡直是太方便了--強烈建議給歐安妮小姐和她未來的另一半,一定要買有這個功能的相機!!點這裡可以看到範例喔。

2009/6/3

UP!! Two Thumbs UP!

每年夏天【註】,Disney Pixar 都有一部新的卡通來響應暑假檔的票房,最早得從95年的Toy Story(台譯:玩具總動員)開始說起,從玩具的角度去建構寵物/玩具的世界觀,也第一次打出全3D卡通的名號。到了98年的A Bug's Life(台譯:蟲蟲危機),以更進步的電腦繪圖技術與高度的娛樂性,輕鬆地打敗Dreamworks同樣以螞蟻為主角的卡通,Antz,99年的Toy Story 2在失去原創性的條件下,延伸出另一個小品故事,其中一段在大街上的冒險追逐,可以看到後來轉變成3D電影的可能性,01年的Monsters, Inc. (台譯:怪獸電力公司),把「衣櫥裡的怪獸」這個Urban Legend 巨像化,可愛而且溫馨的劇情把票房數字往上提升。電影最後高潮時,不斷在各個門之間轉換空間的idea,在後來的Matrix電影裡,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03年的Finding Nemo(台譯:海底總動員)是Disney Pixar的豐收年,冒險的故事加上父子親情的刻劃,Finding Nemo寫下了Pixar至今最高的票房紀錄。04年的The Incredibles (台譯:超人總動員) ,延續著Disney回歸家庭的主線,加上對於美式超人漫畫的嘲諷與反思,創造出一個新的傳奇。06年的Cars(台譯:汽車總動員)是我印象最淺的Pixar電影,片中的主線故事與Hollywood傳統的文藝愛情片差距不大,劇情讓我直接想到91年Michael J Fox 的文藝片Doc Hollywood(台譯:好萊塢醫生),票房也落到Toy Story 2 之前的水準。唯一值得提的,是電影裡對文明進化的反思,在美國高速公路建立後對小鎮經濟的衝擊,隨著文明的「所謂」進步,那種小鎮文化所代表的人情味反而在潮流中流失了。

07年的Ratatouille(台譯:料理鼠王)是+0最愛的片子之一,這次Pixar不像在Finding Nemo裡的短短幾秒把現實世界的Sydney帶入卡通中,而是把場景直接定位在巴黎這個大家都熟悉的地方,賽納河畔的街景,伴隨著法國香頌式的音樂為背景,刻劃全劌的主題--"Anyone can cook",一個天才小廚師的故事,改寫成一個小老鼠的城市歷險。其中片尾的瘋狂綁架橋段,也讓我想起89年的成龍電影《奇蹟》。08年的WALL-E(台譯:瓦力),從開頭就沒有對白,刻劃出小人物的執著與愛情,雖然是個其貌不揚的回收機器人,還是有屬於他的愛情與執著,Wall-E也號稱是去年暑假除了The Dark Knight之外最好看的好萊塢電影(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The Dark Knight)。

【我實在很難評論一部片不涉及劇情,所以如果你還沒看過,可以略過下一段,直接進結論,『這是今年夏天最好看的電影』

抱著對Diney Pixar的信心,和3d電影的新奇,我再次走進戲院,看Disney Pixar第一部以老人為主角的卡通,up。雖然我很愛看Pixar的電影,但是除了輕鬆與搞笑之外,其實並沒有期待太多。但是,從影片開頭,我就改觀了,電影的開頭交待主角的背景,那個青梅竹馬相識的愛情故事,結婚之後兩個人心中的夢想一直對現實的妥協,到最後失去另一半的遺憾,主角Carl Fredricksen得到的是一本空白的歷險紀事簿,不知不覺地讓我動容。

透過片中小男孩Russell、會說話的小狗Dug和大鳥Kevin,把Disney卡通裡的歷險與搞笑的元素保留了下來。

是的,如果是我的話,我也會和Carl Fredricksen作出同樣的決定,去搶救著了火的房子,任由壞人揚長而去。因為那房子對他來說太重要了,那是他與Ellie所有的回憶與故事。鳥,也不過就是隻鳥罷了。當Mr Fredricksen 打開Ellie留給他的scrapbook時,我的眼角更不自禁的糢糊了,原來真正的Adventure不一定需要在南美的森林中實現,眼下的每一天,都是一種幸福。就連片中的專門負責搞笑的Russell,也有屬於他自己的一段故事,他與忙碌的父親的關係,也被輕輕地帶過。

是的,我想這是今年暑假最值得一看的電影。2 thumbs UP!!

延伸資料:
【註】:Toy Story, A Bug's Life, Toy Story 2, Monsters, Inc., 和The Incredibles 是感恩節檔電影;Finding Nemo, Cars, Ratatouille, Wall-E, 和 Up是暑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