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8

transition

“The only thing that does not change, is change itself.”
Leif Ericsson Leo Veness
改變是我們人生中不變的原則,在養小孩的時候最容易體會。曾幾何時,那個餵完奶,玩一下,放下去睡的小寶寶已經長大了,從一天到晚在睡覺,已經變成一天只睡兩次的活力小晴晴,要利用她睡覺的時間作別的事,已經是不容易達成的夢想了。原本要餵副食品還是一件「等時間到了再說」的事,現在變換食物泥的菜色已經是+0每天的工作之一了。正想喘口氣,休息一下的時候,我們還被警告說,一歲過後牛奶要從主食轉換成副食品,要開始給她吃solide food了……天啊!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

晴晴的轉變,除了長高長胖之外,還有一些細節的變化……在眼睛上。

小時候,上生物課講遺傳的顯性和隱性,同學們會統計一下有幾個是單眼皮,幾個是雙眼皮,因為double eyelid算是遺傳上的一種特徵,我一直以為除了去動手術割雙眼皮之外,眼睛長得怎麼樣就是怎麼樣了……

但是很多事,也許是一出生就決定的,但未必是一出生就顯現出來……

晴晴出生的時候,她的眼睛是像爸爸一樣的單眼皮。雖然如此,大家還是都稱讚晴晴有一雙黑黑亮亮的眼睛。因為剛出生的小朋友,一方面是散瞳(瞳孔還不太會縮放),另一方面眼白相對來得小,所有的小朋友的眼睛都是那麼黑黑亮亮的。我發現黑眼珠大概從出生到長大變化不大,但是隨著年紀變化,整個眼眶會變大,所以相對來說,黑眼珠的比例會隨著年紀而減少。

但是這不是這篇的重點,時間發生在晴晴四個多月的時候,我們帶晴晴去鄰居的大眼妹妹家玩。原先我們覺得晴晴的眼睛長得還不小,但是不比不知道,一比之下才知什麼叫作正牌的大眼晴。


年紀小兩個月,但是size完全看不出來有什麼差的Caroline妹妹

之後過了沒幾天,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大眼妹妹的剌激,奇特的事情發生了,晴晴的左眼改變了。有一天回家,+0告訴我晴晴的左眼背叛了爸爸的單眼皮,變成了像媽媽一樣的雙眼皮了!!也因為眼皮翻得高了,眼睛也相對大一些,「小單單」從那天起,成了有些大小眼的「小單雙」。


「小單雙」晴晴紀念照

也因為當了4個多月的小單單,沒幾天左眼又變回了原樣。常常是一大早是單眼皮,下午睡了一個午睡之後又成了雙眼皮,就這樣反反覆覆了幾個月過去,她的左眼才逐漸穩定了下來。大小眼的情況也改善了一些,有時她把右眼睜得很大的時候,兩隻眼睛看來也差不多大了。


(過沒幾天就恢復小單單了)


雙目有神的小單雙

經過了六個月的等待,加上許多「單雙族」一一現身說法(原來我們身邊有這麼多「小單雙」,看來這個遺傳不是很明確,除了單眼皮、雙眼皮,還是這麼多介於兩者中間的例子),我們也已經習慣於晴晴「小單雙」的事實。但是,就在滿11個月的沒幾天,媽媽興奮地宣告,晴晴正式加入媽媽的「小雙雙俱樂部」。


(正式變成小雙雙的第一天)

當然,單眼皮了11 個月右眼,隔天就恢復了,而晴晴各樣的變化,也在不知不覺當中進行著,有些我們發現了,有些我們可能沒有留意到。

2010/12/9

Cute-toria's secret



感謝輔導的愛心,晴晴有了自己的Pajamas,而且還是很青春活力的粉紅色版本。媽媽看完之後,覺得很有cute版Victoria's Secret 的味道,於是就有了這個idea。既然是cute版的,那就叫Cute-toria's secret吧!老爸還抄了廣告的文案,試著去作出那個廣告的感覺……

就打扮這個角度而言,女生是比男生好玩很多的。不但衣服的顏色多變,造型上也有比較多的變化。由於我們收集到的舊衣服當中,有小男生的也有小女生的,所以我們也沒特別一定要晴晴一路粉紅到底,男生的、女生的、吊帶褲、格子裙……各種各樣的衣服都給她穿,反正她這個年紀,就是穿了全身粉紅的裙裝,也有人會誤認為是小男生,那又何必一定要限制在特定的衣服、顏色上呢?在她還有意識到自己喜歡什麼顏色,喜歡穿哪一件衣服之前,我們就以開放的態度來打扮她了!

另外、這次可說是老爸用ps「去背」最成功的一次,以後就知道怎麼玩了。

去背教學請看這裡

2010/11/8

growing hard


坐在晴晴crib旁邊看書,晴晴有很多事情正忙著,忙著搖她的紗布巾,也忙著觸摸crib裡每一個角裡的螺絲洞,同時她也在練習平衡……
差不多一個月前左右,晴晴發現她可以像的大人一樣站立,她興奮地跳啊跳地,和我們分享她的喜悅。幾周後她學會怎麼拍手,而且當她發現一旦她拍手之後,旁邊的大人們就會學著她拍手,發出讚賞的聲音,於是,在她不用人扶就可以自己站起來的沒幾天後,她以起立鼓掌的方式來表達她的喜悅。



發覺自己如齒輪空轉了九個月之後,好像什麼大事都沒作,小寶寶的進度已經遠遠把我拋在腦後。每天晴晴都充滿活力地探索著身邊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她不斷地練習起立坐下、練習發音,彷彿迫不及待地長大。出門的時候,她總喜歡盯著陌生人看,而且總是看到人家忍不住看著她微笑,但是她還是以一貫嚴肅的表情看著對她作出各樣表情手勢的大人們……不管他們是對她招手微笑、擠眉弄眼,或是模仿她咬下唇……她總是雙目圓睜,面無表情地繼續觀察著……她第一次坐上超市的推車時,她總是轉頭去看推車前的各樣新奇的事物,我最後只好倒著推推車,以免她的脖子扭到發酸……三周前我還在慶祝晴晴站立13秒才坐下,現在看著她雙腳穩穩地分開站著,好像要站多久,就能站多久一樣……但是她對世界的探索不會就停在那個地方,因為她開始試著不扶著東西前進,這個周末她居然可以踏三步才跌坐下去……
「我想像過很多次晴晴開始走路的樣子,但是我沒想到這一天會來得這麼快……」
是的,小朋友的發展速度,至少對我們而言,總是超過父母作好心裡準備的時間。之前才開始開心她可以自己玩,但是看到她自己坐在那邊煞有介事地翻著書看,才知道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長大了。

那雙給她「穿去參加婚禮」的鞋已經收到櫃子裡了,之前我們拍照,是為了新衣服作火力展示,現在拍照,是為了衣服退休的告別作……

九個多月過去,都還來不及感嘆自己快老了一歲,小朋友已經不知不覺地長大。那個她站在jumperoo裡不知所措地哭的記憶還來不及褪去,她已著可以扶著crib的欄杆興奮地跳著。當攝影機裡她第一次爬行的影片都還沒有時間存檔,現在的她可以在三秒之內爬過來抓你的鏡頭。

有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即將發生,而我們家晴晴的成長日記,也以超過這個blog更新的速度在前進著……

2010/11/2

How Expensive is it

之前有寫過職業運動的價錢,比較了一下最高薪的運動員和他們的表現,但是最近在ESPN上看到一段話,讓我對職業運動的有一個不同的認識,那就是比賽的時間。

昨天悶了50幾年沒拿過世界大賽冠軍的德州遊騎兵隊,連續兩場在主場被對手羞辱,以很難看的1:4輸了這個系列賽,中止了2010年的職棒球季。在1:3的劣勢之下,德州再輸一場就打包回家過冬了,雖說是生死關頭的一戰,對我這種半支持德州的Bandwagon Fan來說,卻提不起什麼勁,因為就算這一戰打了回來,還是2:3的劣勢,通常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可以多打一場球,像洋基和德州的美聯冠軍賽一樣,第五戰在洋基主場了地主隊一個面子,下一戰在自己家封王。但是昨天的賽事沒有照我的劇本演,德州就在自己的主場看著也是悶了50幾年沒拿冠軍的舊金山巨人隊封王。

這種七戰四勝的賽制,也同樣被運用在NBA上面,也就是兩隊要花一個星期的時間相互過招,今天沒有表現好,明天來個反彈之戰。在這個過程中,媒體最常用的,就是歷史的數據,比如說,沒有一個NBA球隊曾在0:3的絕對劣勢之下,連勝4場拿下系列賽的勝利,然就在回顧一下所有職業運動的歷史中,是不是有其他的例子……先拿下第一場的有百分之多少的勝率等等有的沒的。

反觀美式足球,季後賽最大的一場比賽,就是全世界廣告賣得最貴的超級盃,而超級盃只比一場。這一場球沒有什麼主場客場優勢之分,因為早在當季的球季開始之前,就已經決定了超級盃的比賽場地(就像NBA和MLB的明星賽一樣),一場定輸贏的比賽,許多不確定因素、許多小細節,都可能會改變整個比賽的結果,而且就這麼一場,管你賽前的評價有多高,也得比了才知。就好像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賽,或是美國大學足球的冠軍賽一樣,就這麼一場,一翻兩瞪眼。

而且美式足球的球季就只有17周,就只有星期日或是星期一有比賽,一個隊不包含季後賽,整個球季就比16場比賽,每場比賽的正規時間,就那麼48分鐘。上季後賽的比賽是採用單淘汰制,最多再加上5場比賽(包含超級盃),就是一整個足球季。雖然平均美式足球球員的薪水(~0.77M)不及其他的職業運動(NBA: 5.36M, MLB: 2.99M),但是以「價錢/比賽場數」而論,美式足球對球員來說是最划算的,因為NBA一個球季有82場比賽,而且季賽長達6個月,而MLB更慘,季賽長達6個月,整球季要打162場比賽!!

難怪ESPN的詊論員,要職棒和職藍在考慮如何瓜分職業運動市場的時候,要考慮一下「少打 一點」。也因為只有一場,大家會把焦點集中在比賽上面,而不是說,等著看周末那場,或是第一戰看看就好,只有一場,讓一切都變得有趣了起來。

就像是05年UT打全國大賽一樣,之前的評價一面倒的看好USC,而比賽的過程中USC也一路領先,但是最後5分鐘的比賽,讓USC的球迷們從天堂跌到地獄。只有一場比賽,只有一次機會,讓很多事都有趣了起來。

2010/10/10

shoes-socks?

遠從大海另一邊來的新玩意兒……







2010/9/6

The 1st time



晴晴七周大的時候,我們第一次帶她離家在外面過夜,去參加退修會。為了「重現」家裡有的各樣器械,我們把所有可以帶的都帶上了,煮水的熱水瓶、晚上聽音樂的cd player和電腦喇吧、推車、play yard……等等,把車子塞到全滿,因為推車實在是太大,最後只好塞在前座,而推車的輪子就卡在我的排檔桿上,還好我們的車是自動排檔……就這樣一路去、一路回,晴晴的旅行距離達到62mile,大約一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程。

因為當時晴晴還沒有睡過夜,深夜還會醒過來要奶喝,所以+0和她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房間裡休息,只有吃飯、信息的時候,才會出現和大家見面。

- - -

晴晴快四個月的時候,我們第一次「真的」帶她出遠門過夜,旅行距離達到166 mile,大約是三個小時多小時的車程,為了去參加朋友的婚禮。有了之前的經驗,我們去租了台大車來放晴晴的東西和我們的行李,除了我們之外,還有叔叔阿姨一起陪她,但是最後還是把太佔空間的推車給省略了。這也是她第一次坐這麼久的車。早上出發時她還算適應,除了睡覺之外,也會對車上的叔叔阿姨笑。但是到了婚禮結束之後,她就開始抱怨了。晚上吃完飯之後,她開始對坐車感到不耐煩,覺得我們為什麼一直得擠到那個小空間裡面,也許是初夏的高溫和相對高的溼度讓她不舒服,她在我們回到住的地方一路上放聲大哭,哭到我們只好不顧交通規則,把她從car seat裡給「解救」出來,阿姨和媽媽一起唱歌給她聽,她才逐漸平復下來。

第二天真的要回家了,就變本加利,幾乎是一見到車子就哭,一出車子就沒事,可是我們都還沒真的出發回家呢!最後我們是在她的抗議聲中回到奧城,最有趣的是,她一路哭,哭久了就睡了。但是中間我們停下來休息,她就醒了,醒了不打緊,醒了發覺還在車上,她又哭了,最後我的結論是,上車可以,但是車速不能低於70 mile(就大約120kmhr),一旦車速拉到70以上,看到車子在高速公路上往回家的方向走,她就漸漸地平穩下來了。

- - -

晴晴七個月大的時候,我們有了新的挑戰,帶她作更長途的旅行。我們要帶她到1900里外,當然這次不再是開車了,我們得帶她坐飛機。因為省錢的關係,我們沒有買單程的機票,中間得停一個小時左右,再轉機到New England的歷史名城 -- Boston。

原本想到要到那麼遠的地方,可不能像開車出門一樣,把所有的器械拚命地往車上塞,像是car seat、stroller這種大傢伙,想到托運行李又得收費,我們原本已經準備放棄了。但是航空公司非常的貼心,這一類的東西不但可以免費托運,還可以把推車、car seat等帶到候機室,等到要上機的時候再交給工作人員即可。這對我們來說可是省去一大麻煩。

但是麻煩的不只這一項,因為整個撘機的過程長,除了免不了的4個多小時之外,還有轉機、撘車的時間,我們還得幫她準備足夠的食物,所以水是一個問題。雖然TSA(航管局)對嬰兒有特別的禮遇,可以多帶些水上機,但是還是不能帶太多。而且在飛行途中要泡牛奶有些不便,於是我們就買了些直接開了就可以喝的嬰兒配方奶,加上備用的奶粉和副食品,想說這樣應該沒問題了。

有鑑於之前推車卡在排檔桿上的問題,我們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情商有van的人幫忙送機,二是找一個比較小的stroller,最後我們借到了一個可背可推的輕便stroller,而且造型特別,引人注目,在整個旅途中,晴晴總是睜大眼睛盯著身邊的陌生人看,大多數的人都會忍不住多她看兩眼,一是看看這個好奇的小朋友,二是看看這個特別的推車。

然而從一開始就充滿了不確定性,因為我們訂機位的時候沒有特別註明有小嬰兒隨行,所以航空公司得幫我們換機位,航空公司的人很客氣,在螢幕前面花了不少力氣之後,坐到我的身邊,「先生,你們願不願意晚一個小時到Boston?我給你100塊的Voucher」,我想了想,六點半到和七點半到也沒有差別,那就收下這一百吧!而且下一班我們還可以坐在一起。

在機場多玩了一個小時,還很悠閒地吃了個中飯,結果我們還拖到最後一個上機。一上機發現被排在最後一排廁所前的位置,飛機上的服務員非常地貼心,直接就把我們換到第五排,也就是商務艙的後面一排,不但位子前面了很多,而且腳邊的空間也變大了許多。

飛機要起飛了,挑戰就來了。因為飛行的過程中,人的耳壓會因為飛機的高度而改變,一般人的應變方式,就是吞口水來平衡耳壓,但是小朋友應該沒有辦法自己達成,所以一般的處理方式是餵一口水或是喝奶,但是晴晴是不喝水的,喝奶也不是說喝就喝的,那怎麼辦呢?醫生說吸奶嘴也行,因為吸吮的過程中,就會自然吞口水,這個比之前的方式來得可行。但是晴晴在起飛前就睡著了,等到飛機都動了,我們發現她睡得太熟,不吸了!!看著飛機逐漸地往起飛跑道前進,我們就開始緊張了……最後我們是把晴晴搖一搖,讓她在快醒過來不舒服的情況下開始吸奶嘴,我們這才發現奶嘴的功效啊!讓晴晴在起飛降落時喝奶,一是時機不好抓,二是晴晴吃飯的時間十分鐘不到,但是十分鐘飛機還到不了爬升的高度。而奶嘴呢,我們只要發現自己得吞口水了,就拉一拉晴晴的奶嘴,她就會自己吸回去,順便回一小口水吞下去,於是整個爬升的過程中,我們倆就盯著晴晴的奶嘴看,看是不是有動的現象。

在起飛之前,+0還順口問了一聲,「口很渴,沒有口水怎麼辦?」

真的是耶和華有預備,右前方一位坐在商務艙的小姐,回頭看看晴晴和我們,順手就把兩小瓶礦泉水遞給我們,時機也真的是巧得有趣。

就這樣一路拉著奶嘴到達了底特律機場。先去登機門前的櫃檯確定一下位子是不是好了,一抬頭看,飛機delay了一個小時左右,(所以得再晚一個小時到達目的地),想說多了點時間可以逛逛巨大的底特律機場。事情多有波折,等到我們玩完了回到登機門前時,排了一大堆人,原來這班飛機不但遲了,還overbook,120個人要坐80個人的飛機,於是所有的人得重新確認自己的機票,幾番波折下來,我們一家三口給犧牲了,得改坐9點45分的飛機,航空公司為了彌補我們的損失,又送了幾百塊voucher給我們,再一次把我們從13排劃到商務艙的正後方,讓我們在機場空等了5個小時,不至於太過不平。

但是問題不單單發生在機位上,因為我們只給晴晴準備了兩份奶粉可以泡,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把事先準備好的即食的配方奶拿出來,

『但是她不吃』

是的,雖然是一樣的牌子,理論上是一樣成份的配方奶(但是顏色上有差,現成的顏色比較深),晴晴就是不喝!!

但是該吃飯了怎麼辦?為了省重量,我們把奶粉放在拖運行李裡了,我們雖然沒上機,但是行李早就隨著前一班飛機往Boston去了……於是我就帶著晴晴展開了底特律機場之旅,到處找人問有沒有賣奶粉,結果,只有找到一模一樣的即食奶,只差沒有到處攔其他帶小朋友旅行的陌生人,問有沒有多的奶粉了,但是一是臉皮薄,二是怕問到是餵母奶的,三是還得挑牌子,於是……於是晴晴就餓肚子了嗎?當然不會,還好+0有帶副食品在隨身行李裡,原本是作點心吃的,改成正餐吃,剩下的就等到了Boston 再說吧!

到了Boston機場已經是11點多了,地鐵也沒了,只好改坐計程車。

旅館是很貼心的,還有提供crib給我們家小晴晴。但是,但是那crib實在有點小,而且裡面沒有bumper,晴晴一進去就抓著欄杆站了起來,因為晴晴還不會自己坐下,為了避免她跌下來撞到,我們就把枕頭往crib裡放,結果只剩下一丁點地方給她睡。而且那crib還特別深,晚上+0起來照顧她幾次之後,還是把晴晴放在大床上睡來得簡單一些。



晴晴倒是很喜歡飯店裡的大床,她非常興奮地在上面滾過來,爬過去的,一直發出興奮的喘氣聲。

(最後一天,晴晴依依不捨地和Boston話別,對話內容不明)


(最後附上給歐安妮小姐的,晴晴詭異的微笑,Boston 限定版)

2010/8/7

0.5 year old



晴晴6個月了,原本8周有一個影片,理論上16周左右會有第二集出現,但是一拖,就愈拖愈久。

同一首曲子(因為只有這首有獲得授權),同一個孩子,唯一改變的是時間,四個月過去,晴晴的成長是顯而易見的。她在這四個月當中,可以超過八個小時不用餵奶、學會翻身、開始會咯咯地笑、也會啊啊地作發聲練習、她的左眼也從單眼皮變成忽而單、忽而雙、她的雙腳也愈來愈有力,除了踢踢床和爸媽之外,也開始試著在趴著的時候曲起來,準備開始爬……

晴晴的成長秀第二集,和我們blog上的朋友們分享………

(也可以直接點擊這裡,在youtube上看喔)

2010/7/11

The moment



"MR. GELLER: Oh, well, I, I guess it must been the day after you were born. We were in the hospital room, your mother was asleep, and they brought you in and gave you to me. You were this ugly little red thing, and all of a sudden you grabbed my finger with your whole fist. And you squeezed it, so tight. And that's when I knew."
-- Friends Season 1, Episode 17

Friends裡Ross的爸爸,是如此形容他如何體會到當父親的感覺。但是對我們來說,我們開始有作爸媽的感覺,其實比真的作爸媽的時間,相對還要來得晚很多……很多。

爸媽回台灣的那一周,晴晴5周大,我問+0,當媽媽的感覺如何,當時每天都很疲倦的+0,感覺一切都不是很真實。直到幾個禮拜過去,有一天,當她幫晴晴洗完澡之後,她好像發現什麼新奇的東西一般,「我們真的有自己的小孩了」,我坐在電腦桌前,微笑著看到我心愛的兩個女生…『是啊』,心裡有下半句沒說『妳今天才發覺嗎?』

四月初的時候,我在學校接到+0的電話,+0很興奮地打電話到學校,「晴晴會笑出聲了!!」是的,當我們聽到她「咯~咯~」的笑聲時,那一刻的驚喜與感覺,彷彿那是世上最美的聲音,而其他的聲音都消失了一般。

晴晴一天一天的成長,當我們回頭去看她之前的照片,才發覺不過是幾個星期前的她,卻看起來相對地嫩,在不知不覺中,晴晴已經長大了。她不再害怕swing小桌上的玩具了,她可以很自然地抓起小桌子上的玩具,往嘴裡送。經過了三個星期,她「終於」發現jumperoo的秘密,發現除了那些會發出聲音的玩具之外,原來她可以自己在當中跳上跳下。她從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翻身,到現在一躺下去就準備要翻了,睡一覺醒來,你可以在crib的任何一個角落找到她。



就在每天看著晴晴成長,照顧著晴晴的衣食住行當中,+0逐漸地發現她在重新溫習那記憶中逝去的童年時光,也在與晴晴的互動當中,找到當母親的那種感動。

有一天,我在幫晴晴換好尿布之後,從房間裡把晴晴抱出來,晴晴安穩在我的臂膀當中,和我一起望著她的媽媽笑著,就在她的臉貼在我的臉上的時候,我感受到她那細嫩的小臉,那一刻,我感受到我好愛這個小女生,也許,那就是當父親的感覺吧!又有一次早上八點,我餵完晴晴之後,讓她趴在我的肩上,我輕輕地拍著她的背,幫助她打嗝,因為她才享受完她的早餐,在穩定的拍背聲中,她在我的肩上沉沉地睡去,那一刻,我有一種強烈的幸福感從心中湧出,那一刻的感動,也是,就是當爸爸的感覺吧!

『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學會當爸爸的』,吳念真的汽車廣告,是這樣有力地點出這一句廢話(誰不是這樣地呢?)

我,是在當了爸爸之後很久,才習慣自己是爸爸的。

2010/6/23

2010, the year of babies

去年夏天,神給了我們一個孩子,晴晴在牛年尾之際來到這世上,從那個時候開始,身邊陸陸續續有朋友在宣告「我們要有孩子啦」的好消息。有的是許久不見的朋友,有的是新認識的朋友,因著孩子要誕生的緣故,這些新手爸媽們有了共同的話題,一時之間,好像每對夫婦都在今年生孩子一樣。(初步統計的結果,我們所認的朋友當中,在今年陸陸續續有15個小寶寶誕生……)

最特別的,是我們在醫院待產的那個晚上,我睡眼惺鬆地在凌晨3點出來倒水,右邊看見護士推著一個輪椅過去,心裡正在想,生產總是一件緊急的事,什麼時候都會有人來生,左邊迎面來了一個熟悉的面孔,背著大包小包的「行李」,雙目圓睜地望著我,「你……你怎麼會在這兒?」,我望著那逐漸遠去的輪椅,和身邊這位好久沒聯絡的同學,迷迷糊糊的腦袋頓時清醒了一下,我也忘了跟他說了什麼,就大概是等你太太生了再說吧之類的。

突然之間,身邊的消息充滿了誰誰誰懷孕了,現在害喜得厲害,誰誰誰生了、小寶寶幾磅……等等,好像都約好了一樣,在今年增添家庭成員。新手爸媽的話題全繞著寶寶打轉:

睡過夜了沒、一天睡幾次、吃幾次,會翻了嗎?是仰轉趴還是趴轉仰?吃副食品了嗎?吃什麼比較好?長牙了嗎?會坐了嗎?會爬了嗎?會走路了嗎?會說話了嗎?……

今年,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寶寶年」

2010/6/20

Addiction

「奶嘴這個東西,就好像鴉片一樣,用過一次,就忍不住會再用,明知道用過量不好,總是會忍不住再用…」
第一次開始大量使用奶嘴,是在訓練晴晴睡過夜的時候。因為要她去除掉清晨五點的那一餐,所以我們一開始是泡很少奶給她,讓她逐漸減少喝奶的量,我們好像試了兩三個早晨,後來就改用奶嘴,效果變得更好,因為一早起床的步驟,就從泡、餵、打嗝、洗奶瓶等,變成,拿起奶嘴、放進去,兩個步驟。於是「奶嘴入睡法」,就正式進入我們的生活當中,而且變本加利,從清晨安撫大法,變成深夜入睡必備工具,出門、坐車……奶嘴就成了必備清單的一部份。


很多個早晨和深夜,一個大哭睡不著的小嬰兒,可以在得到奶嘴的5秒之內閉上眼睛、安靜下來,然後在15分鐘之內漸漸進入夢鄉。這樣對兩個睡眠總是不足的父母來說,吸引力是何等的大啊!


然而,奶嘴雖然威力強大,但是也有弱點的,那就是,奶嘴會掉出來。掉出來的原因,可能是小朋友自己拔出來,或是翻來滾去的時候掉出來,有的時候是自己吐出來……一旦小朋友習慣了有奶嘴的生活方式,失去那種吸吮的享受會造成十分大的落差,於是引發大哭事件。再放回去不就好了,沒什麼大不了的嘛!話是這麼說,如果每隔十分鐘就得從床上爬起來塞奶嘴,這樣反反覆覆好幾回,那種「吵鬧-->安靜-->吵鬧-->安靜……」的循環,真的比讓她自己哭到累還要煩人。


小晴晴快滿四個月的某一天,我們很開心的拍到小晴晴從仰躺轉成趴睡的翻身表演,而且還不是不小心翻過去,而是試了很久之後終於抓到訣竅,晴晴幾乎可以一躺就能翻過來。原本我們十分開心看到她的進步,那天晚上才是考驗大的時候。因為晴晴學會了翻身,並沒有學會如何在翻的過程中如何讓奶嘴不掉,也不太熟悉地心引力對奶嘴的作用(即使趴著的時候有奶嘴,相對來說也很容易被地心引力弄掉),於是我們幾乎一夜沒睡,因為一直重覆一樣的動作:


仰躺+奶嘴 -->安靜 --> 翻身、奶嘴掉了 -->大哭-->直接塞回去 -->不哭-->又掉了-->把小朋友翻回正面,奶嘴放回去-->(再回到第一步……)


還好這樣的日子並不多。


我們還去問了一下醫生的意見,基本上在18-24個月之間,醫生才比較會擔心奶嘴吸太多會造成問題。於是,我們的鴉片--奶嘴,就持續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2010/5/9

Happy Mother's Day




+0的第一個母親節,在晴晴「ㄚㄚㄚ」地說「母親節快樂」中渡過。辛苦了,新手媽媽,一路走來,照顧小孩從零學起到今,耐心增加了,愛心也增加了……

2010/5/1

晴晴的一天

晴晴的一天,從早上7點開始(有時是5 點)。她會發出各種聲音告訴大家「我起來了!」,有時是咳嗽聲,有時是在床上揮舞手腳的聲音,有時是嘴吧吸吮發出的「啾啾聲」,睡眼惺忪的爸爸或媽媽,會掙扎地起床……拿起奶嘴給她,然後……立刻回去睡。那時的晴晴會乖乖地吃著奶嘴、自己玩耍著,重點是不會哭鬧,而且當她累了之後就會自己睡著(說真的她何時睡著爸媽也不知道),一直等到再見面時已經是八點半了,那是晴晴每天吃早餐的時間!【註1】

早上睡飽的晴晴總是會很開心的笑著,看著她彎彎的眼睛及甜甜的笑容,有時還會發出「呵呵呵」的笑聲,讓爸媽一早也有很好的心情。媽媽說過她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逗晴晴笑,讓她當個『陽光小晴晴』(爸爸取的)。假日的時候,晴晴在吃完早上的第一餐之後,就會陪爸爸在廚房學做早餐(說「學」是有點牽強,事實是爸爸在準備早餐,晴晴在看……或是專心地吃手),爸爸總不忘交代她以後長大要記得做給爸爸跟媽媽吃喔!如果不是假日,晴晴也總是能在第一餐之後,開心地自己在床上玩,一直到睡意把她帶入夢中。

白天的時候,除了固定的小睡外,晴晴的清醒時間也隨著她的長大變得愈來愈長了。而媽媽也得安排更多的時間來陪她。像是陪晴晴看書(有的時候她還看得滿專心的)、教晴晴唱歌(偶爾,她會回兩句)、帶晴晴跳舞、逗晴晴笑,天氣好的時候帶晴晴散步,忙的時候就讓晴晴坐swing邊跟小熊及球球玩。

晴晴現在對顏色鮮艷的圖片比較敏感,好在爸爸有幾本介紹攝影的書,裡頭有很多風景圖可以給晴晴看,希望能夠培養她有一雙懂得欣賞大自然的眼睛。對於顏色鮮艷的玩具也很吸引晴晴,每天起床的晴晴都會對著掛在床頭上的「蝴蝶吊飾」笑,拿小獅子逗她時,她也會笑的特別的開心。偶爾,她會對著獅子說話,而且是說那種只有獅子才聽得懂的話。(爸爸一直都覺得她對蝴蝶跟獅子笑的時間都比對他笑的時間來的多,感覺好像有點心酸酸的喔!)

晴晴的笑,逐漸從微笑、無聲地裂嘴大笑,到四月七號的早上 -- 晴晴第一次笑出聲,讓媽媽樂得很,還開心的打電話到學校給爸爸。自從晴晴會笑出聲後,每天媽媽都努力的在逗晴晴大笑,就是希望能再次聽到晴晴的笑聲。

到了傍晚的時候,爸爸會從學校回來,這個時候晴晴通常已經吃飽了。但是晴晴都會固定陪爸媽一起吃晚餐,感謝晴晴的育婷乾媽早早就幫她買了張「晴晴的寶座」-- High Chair。每當爸媽在用餐時,她總是乖乖的坐著,注視著爸爸或是媽媽,(當然,最近很多時候是忙著吃自己的手指),也有好幾次因為坐太久而有點不耐煩,發出騷動的聲音。已經會嗯嗯、啊啊說話的晴晴,每天也都不會忘記帶給爸媽歡笑。記得有一天晚上,晴晴又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媽媽告訴她: 「再等一下,我們吃完就會抱妳起來囉!」沒想到晴晴竟用台語回答:「~唔哎」(中文翻譯:不要),哇!可讓我們又驚又喜咧......。

每天晚上的八九點,是晴晴洗澡的時間,一邊洗澡,媽媽還會唱歌給她聽、陪她說話,爸爸都會跟晴晴玩「Peek-a-boo」及幫晴晴穿尿布,接著就是媽媽邊逗晴晴笑邊幫晴晴穿衣服。運氣好的話就會聽到晴晴咯咯笑的聲音喔!(根據媽媽的觀察,只要逗晴晴笑時,你的笑聲能讓她覺得好笑,就有可能可以聽到晴晴咯咯的笑聲了。)

晴晴每天的最後一餐,是在11點和12點之間,通常她是在半夢半醒之間,完成喝奶--打嗝--換尿布--換上過夜的服裝……等工作,最近一直是以含奶嘴的方式進入夢鄉,完成她充實的一天。

【註1】為了訓練晴晴有睡過夜的能力(一天的第一餐距離上一餐超過八個小時),所以當她提早起床的時候,醫生給的單子建議是給她奶嘴或是給她一點點的食物,而且每天逐漸減少她的量,直到她戒掉那一餐。

2010/4/5

something for soccer moms & dads

我記得小時候,爸爸會在家理掛起一片白布,把電燈關掉,架好一台的投影機,伴著散熱風扇的機器聲,就在家裡看幻燈片,「咔嚓~咔嚓~」,看著一張張爸爸為我們作的生活記錄……印象中爸爸有一台Pentax的單眼相機,每次照片總是花很多時間在對焦上面(裂像式對焦屏得讓上下兩個影像對齊才算合焦),而我們總是在笑到快要僵掉的時候,才聽到那稅耳的快門聲。那些泛黃的照片和不知道還能不能洗的底片,今天還在家裡的某個角落裡記錄著這個家的種種。

時代在改變,當生活進步到v8的時代,常常可以看到路上有人拿著一台攝影機在拍自己家的小朋友,從V8、Hi8到直接拍成DVD,時代在進步,而爸爸媽媽們的記錄工具也逐步地更新當中。

拍小朋友、小寶寶最大的挑戰,就是「關鍵的那一刻稍驟即逝」,往往在你要拍的那個時候,小朋友的表情換了,或是跑得太快,根本消失在觀景窗內。相機必需要立刻能開機,立刻能拍,而且對焦速度夠快,就像下面這個廣告一樣。



而且因為拍小朋友很多時候是在室內,網路上有傳說不要用閃光燈閃小孩,所以在暗部對焦能力、高感光度(iso)的需求,就相對來得高。面對這樣的挑戰,在5年前左右,很多爸爸們就因為這些「藉口」,買了高檔的DSLR,因為當時在小型隨身機的技術上,很難少有機種能夠達到以上的要求,有的也非常地昂貴。

在數位影像技術進步的同時,很多這樣的需求都被解決了,而且是下放到200-300美元的價格線。現在大部份的隨身機,都有隨時可開機,隨時可以拍的功能,而且在低光度之下,會有綠色或是橘色的對焦輔助燈,一些最高iso的標式,也從當年的400到現在的6400,甚至12800。相機雖小,什麼防手震、臉部對焦等等先進的功能一項也沒少,連影片也從早些年的320x240(vcd品質)到了標榜HD的720p或是1080p……

我個人認為小相機最難突破的,還是在感光度(iso)上面,雖說標稱最高可達6400,可是你在一些使用者的分享經驗上,大部份的小相機,都說iso800以上,能不用就不用。而錄影功能雖然解晰度到達HD的標準,但是聲音大部份都是單音(mono),而且不管你是幾倍變焦,一旦錄影了就不能變焦了,因為機身上的小麥克風會錄到變焦馬達的聲音,所以一般的機子都是「腳動變焦」的愛好者(自己前後移動來拍遠拍近)。

我一直都對FujiFilm的f系列小相機感到高度的興趣,一是傳統上從f10開始到目前的f80exr,大部份都有「可用的」iso1600以上的感光度,加上富士本身是軟片廠出身,總喜歡在預設的顏色表現上呈現高彩度的「富士味」,第三是價格也不會比別家或是哵的款貴,所以我總是推fujifilm的f series。聽說要價200的70exr因為新款的80exr推出了,所以已經停產了,而80exr除了從720p HD 進步到1080p之外,我也沒看出有重大的改進,但是售價上倒是滿大的改進(貴了$100),如果要買的話,在70exr賣完之前倒是可以下手買進,因為大概不會再便宜了。Fujifilm 早年自行開發所謂的superCCD,號稱在同樣畫素之下的效果比別家的來得好,而exr是一個新的感光元件和演算法,針對不同場景需求作不同的演算,比如說強烈對比的環境下增加動態範圍,畫面不至於會有數位影像常見的一片死白(過曝)或是全部黑掉的清況,在低光度之下會強調高感光度和雜訊控制,算是很有意思的設計(詳情請看下面那個廣告)。


但是,我沒買f70。因為我只想要它的錄影功能。錄影的話,最好就是有光學變焦,不是一些會破壞畫質來騙人的數位變焦(就像是在電腦上作zoom in,但是畫素就那麼多,zoom in之後只會變糊,變清楚的機會很低的)。高檔的HD 錄影機還可以外接補光燈和麥克風,以克服太暗和單音的問題,但是那會讓整個拍攝過程變得更複雜。我已經被DSLR的設定搞到累了,所以影片上我的要求一是品質要過得去,二是要容易使用。而市場上真的有這樣的東西,這些定價在美金250以下的攝影機,至少都有720p的畫素,像是Kodak Zi8, Flip UltraHD, Sony Bloggie CM5 & PM5。

最後我選了Sony Bloggie MHS-CM5,原因無他,因為它的光學表現最好,不是騙人的數位變焦,而且還有防手振(雖然在1080p下沒有,但是我沒事拍那麼大作什麼?),而且還可以拍照(雖然沒有閃光燈,這滿多人抱怨的),使用上幾乎沒有什麼可以設定的,基本上就是打開拍就是了。下面是cnet的影片版review,和最下面附的文字版沒什麼兩樣,我沒找到sony的廣告(只有便宜50元的pm5廣告),就將就看一下了!


說實在的,我對DV真的沒有太大的研究,甚至於要挑剔一下也只能從SPEC上面來挑,但是SPEC這種東西常常會有誤導的效果,因為他們往往只列他們有的,不會列沒有的。同樣的價位,這一台 Sanyo 的DV就有更好的光學表現(20X變焦、ISO800 VIDEO、拍照模式有閃光燈),而且價位上不比上面所說的「簡易版」差,唯一可以挑剔的地方,就是只有720P的HD。問題就在於,我真的需要1080P去拍小朋友笑嗎?

詳細的review可以看以下的連結。基本上我的CM5「還沒收到」,所以無法作實機測試的評論。重點就是,他們都在$200美元左右,如果買錯了不至於會太心疼。

2010/4/3

for our own memory

自從+0生了之後,我從不同的父親那聽到一樣的話,「你要學會珍惜這段時間,因為小孩大得很快,一旦過去了,就不會再重來了……」

無論是剛開始的時候晴晴半夜的餵奶或是難以入睡,或是她吃得太少、或是帶她到處看醫生……我雖有許多擔心與無奈,這句話一時在我心裡存著,「就只有這個時候,她是如此地需要我們陪著她,等她長大了,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我記得我們的朋友告訴我們,小孩的第一個月的記憶是非常糢糊的,而且小孩的哭聲也會變。於是我聽了他的建議,把晴晴的哭聲也錄了下來,我是不知道是不是每個小孩都是這樣,晴晴的哭聲總是伴隨著咳嗽,而且哭得猛,咳得也愈厲害,阿公都說她得清清喉嚨、開開嗓子,再開始放聲大哭,雖說從出生到今天,這個習慣一直沒改變,但是我比較了一下四周時的哭聲,和十周錄下來的,還是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來當初那「稚嫩」的聲音。

所以我們打算永遠不的對晴晴說「妳還小」,我們反而說的都是:「妳長大了喔!不再是小朋友了喔!」

上周周末,我們帶回來一個新玩具,號稱安撫小孩非常有用的swing。這個swing雖然不是高級豪華版,但是除了有六段變速之外,還有音樂和一個小桌子,小桌子上有兩個玩具可以讓她拍出聲音。晴晴對swing並沒有傳說中的特別喜歡,但是她就一直盯著小桌子上的小熊看,而且是一直看一直看,我們試著讓她去拍小熊的肚子,因為會發出聲音,但是她就只是單純地注視著,連眼睛都沒什麼眨,好像一不小心小熊會跑掉一樣。

經過了四天,她會安靜地在swing裡坐著,還是對那兩個會發出聲音的小東西一碰也不碰。但是在星期四的時候,她試著去碰那個她盯了四天的東西,而且還是非常小心翼翼,慢慢地將手伸出去,輕輕碰一下就像觸電一般地縮了回來,她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驚訝,但是我們可是歡欣鼓舞地大叫,因為那是晴晴第一次自己去玩玩具。這事稀奇嗎?一點也不稀奇。但是在爸媽的口中,卻好像天大的事一樣。於是那句話又在我的腦海裡浮現,我們真的得學會去珍惜那一刻。

也在同樣的一周,晴晴吃奶時養成了一種很奇怪的習慣。之前晴晴喝奶是不能停的,一旦停了就不吃了。而她不吃了的動作非常的明顯,她會把頭擺來擺去,似乎要將奶瓶給甩開一樣,這在阿媽要走的時候,就有了這樣的習慣來告訴我們,「別再餵了,再餵要哭給你看了」。大約在6周的時候,我試著與她纏鬥,怎麼也不讓奶嘴掉出來,大約掙扎了十秒,她有幾次會再把剩下的喝完。不過最近的吃飯習慣變得更難以控制了,她明明就是該吃了,也哭著說餓了,但是奶瓶到了口裡,吸了兩口,就哭了,呈現之前「吃飽了,別再餵了」的樣子。

『就再讓她哭個十聲吧!』我看著剩了大半的奶,無奈地這樣說,沒想到休息一下子,她居然就會喝了,而且還有幾次喝到完。這種難以理解的餵食模式現在開始上演中,也不知道會演多久……,有幾次居然要掙扎了近30分鐘才肯就範……

奶爸奶媽的生活記事持續進行中,也許你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今天也許我們沒有記下來,之後就再也回想不起她小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了……

2010/4/1

Baby Shopping!!

「大人的錢不好賺,小孩的錢好賺。」

超市一瓶鮮奶0.5加侖最貴不過$5美元,而且還是號稱健康的「有機+低脂」的鮮奶,小朋友的奶粉12oz居然要價$13以上,而且還不是什麼偉大的敏感寶寶專用奶粉。超市裡一加侖的飲用水不到1美元,但是給小朋友泡的「蒸餾水」,就要價50%以上。留學生不過一張床、一張書桌就可以搞定,小朋友得有自己的床,床墊還得另購,還得有自己的安全椅、震動椅、高腳椅,長大一點還有學步車、swing……我還沒說到如流水一般使用的尿布和永遠買不完的玩具和衣服。

也許是小朋友的東西太貴,而且淘汰速度很快(晴晴有幾件衣服還沒穿過,就快穿不下了),而這些東西當初若是買新的也會花不少銀子....,可以派上用場的次數卻少得可憐,所以在一些二手商品上,小朋友的東西常常可以找到品像很好的而且價格不高的。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於是有了像mamacents這樣的consignment社群,把大家淘汰掉的東西整理起來,以便宜的價格賣出。而且賣的人還可以像交換一樣,優先看有什麼東西是需要的……

我們第一次去mamacents,就被當場的衣服量給震撼到,一是樣式很多,而且整理得滿齊全的,二是價格不高,讓人忍不住想多買幾件。第一次去的時候,+0挑了大約5、6件衣服就打算收兵回家,我一看旁邊的媽媽、奶奶們,都是一大把一大把地在挑,有好幾個都裝得滿滿地一車嬰兒車,「人家拿那麼多,要不要再看看?」這一看,就看到了11點,中間我還跑出去小睡了一下,回來時+0還在滿有精神地看,而且還一件一件地展示她的戰果。拍賣現場除了衣服之外,從懷孕時需要的東西,到小朋友的器械(床、洗澡盆、背巾),還有一大堆的童書和玩具。

而且這種sale,還針對新媽媽有優待,如果是第一次懷孕的,可以前一天晚上就來買,如果是剛生第一胎的,可以在拍賣當天提早一個小時入場。我們這次去就學乖了,不旦提早到,而且還有時間慢慢選購。

除了Austin,我想許多其他的城市也有類似的社群在作這種「回收」的工作,因為工作人員也是媽媽,所以特別能體會和幫忙這些新手父母選擇需要的東西,讓採買的過程變得更親切一點。

在去babiesrus 或是網上大採購之前,先看看你身邊的社區是不是有類似的社群,也許可以省下不少錢,也不用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在goodwill裡尋寶了……

2010/3/21

Growing

晴晴八周大了喔!
時間過得很快,在照片裡可以看得出這些日子以來她的成長變化。
忍不住打破自己定下來「不露臉」的規矩,分享給關心我們blog的大家(~臉紅~)
(不知道第二胎會不會有這樣的待遇)

特別感謝蘇阿姨授權提供音樂喔!

2010/3/18

time flies

時間過得很快,7個多禮拜過去,我們每天對晴晴的精神喊話的內容,都是「妳已經七周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來鼓勵她「吃得飽、睡得飽、晴晴長得好」。

小朋友的變化,總是不知不覺當中進行。就睡覺而言,晴晴向來是如鬧鐘一般的準時,每三個小時醒一次,無論是晚上3 點還是下午5點,肚子餓的時間都非常的規律。而現在晴晴的最高紀錄,已經可以連續睡5個小時了,而事情就發生在第7到8周之間。

奶也喝了,尿布也換了,晴晴可能還在哭,通常的判斷是,她累了,但是睡不著覺,所以開始煩躁了起來,這種東西還有個特別的英文單字叫colic。書上、網上有各樣的建議來安撫哭得聲嘶力竭的小嬰兒,小從抱她、哄她、唱歌給她聽,中到放音 樂,甚至是模彷母腹中的聲音(羊水聲或是收音機裡沒有電台雜訊的聲音……),或是把她包得緊緊的,像是在懷抱中一樣,大到用上震動椅、鞦韆,或是開車載她出去……各式各樣奇怪的招數,但是會哭的時候還是會哭。

大約從六周開始,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晴晴在看得出來累的徵兆(打呵欠、眼睛微閉)之下,開始能夠被馴服了(一邊拍一邊哄,可以愈哭愈小聲……),放給她哭,她居然也有可能會愈哭愈小聲,這一切在之前都被視作是不可能的任務!!

前兩天去看鄰居剛出生的小妹妹,雖說比晴晴出生小一點,也是個七磅多的小寶寶,聽著新生兒的哭聲和樣子,回想晴晴第一天回到家的樣子,雖不過是七周之久,印象卻相對的模糊了。若不是有照片為證,也許就如過來人所說的,「那個時候實在太累了,已經記不清楚發生什麼事了」,我們似乎無法體會晴晴剛出生時候的模樣了,我甚至不知道安慰他們說,「六周之後會比較好」有什麼實質上的幫助。

大概是前幾天開始,晴晴可以看得到床上會旋轉的蝴蝶音樂吊飾,而且聽著音樂還會邊看邊笑,原來她的視力範圍已經擴張到60公分了……不過這個東西有缺點,因為不是用電池而是用發條,轉了沒幾下就停了,停太久你就可以想見晴晴的反應是什麼……

而且除了咳、哭和打哈欠之外,晴晴開始會發出一些小孩的聲音了。像是前兩天有發出像「哈囉」的聲音,還不止一次,但是等我把電腦準備好要錄的時候,就怯場了……^_^

DV我是不會用,不過可以考慮買一台錄影功能良好的相機來記錄晴晴的成長了。

2010/3/16

the unreasonable father


(出處)


早在晴晴出生之前,就有傳言指出,我會像「櫻桃小丸子」裡面小玉的爸爸一樣,隨時拿著相機跟在自己女兒身後「為生活作記錄」。在某種程度上是真實的,但是我選擇一種「比較抽像」的方式來進行,於是在fb上面就只有手、腳和一些不太「像一般人拍」的影像。

這樣「弔味口」的行為果然造成了一部份的反彈。出於一種不知如何說明的原因,晴晴的「真面目」,就這樣刻意地被隱藏在這個虛擬的網路世界,在某種程度上,我開始懷念那種「翻相本」而不是「開電腦」的欣賞方式。請諸位原諒一個父親無理的堅持,讓晴晴的正面照在網路 世界上隱形,就像……就像「賭神」高進一樣,只有背影一張。

2010/3/6

1st pay check



大部份小孩的第一個薪水,往往是過年時候的壓歲錢,或是爸媽給的零用錢。而我們家晴晴雖然生在過年前,她的第一份pay check,是當模特兒。

德州政府的婦女兒童福利部門(Women Infant & Children Program,a.k.a WIC)要拍文宣的照片,為了要有各種族、各年紀的小孩都入鏡,因緣際會之下,我們家晴晴就成了亞洲區的代表。

拍攝現場的工作人員非常的有人情味,聽到晴晴只有六周大,大家也很熱情的招呼她。在我們幫她換裝之後(最小號的T-Shirt和尿布套),就展開了拍照的工作。因為晴晴很小,所以是用單燈的Soft box打光(第一張照片右邊的黑影),攝影的過程就在大家逗她看鏡頭的過程中很快就過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晴晴非常地配合。一是在大家逗弄她的時候,居然露出難得的笑容。六周大的晴晴並不是不會笑,她大便的時候會露出詭異的微笑,剛睡覺的時候會露出滿意的微笑,(今天早上她趴著睡的時候,媽媽在檢查她睡的狀況,我說「有聽到呼吸就好」,說完晴晴就露出一個滿意的微笑),但是她的微笑大多時候,還不會在與大人互動當中出現,所以拍照的時候會笑算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二是她在照相的過程中不會害羞或是不給面子地露出痛苦的表情,甚至大哭【註】,異常配合地完成了拍攝的工作。因為晴晴醒著的時候,如果沒有奶瓶或是奶嘴在嘴上,她不哭的時間向來不是很長。反而是在工作完成之後,不知道是當模特兒意猶未盡還是老爸換衣服換得不順手,居然就哭了。

拍攝的過程短短的十分鐘很快就過去了,大約我們結束沒多久,下一位小朋友(18個月)也進來準備下一個拍攝工作……

接下來,就等攝影姐姐寄照片給我們,或是在之後WIC的文宣上找尋晴晴的身影了。

註:晴晴出生的時候,醫院在出院前有免費的拍照服務。當天晴晴非常地不配合,哭得亂七八糟的,讓我們很不好意思。不過還真不虧是專業的攝影師,後來給我們的照片居然看起來是在笑。

2010/2/24

family first

晴晴,妳知道明天阿公阿媽就要回家去了,這一去,每天就少了兩個人抱妳,餵妳,逗妳玩了。

從妳出生的這一個月以來,爸爸、媽媽、阿公、阿媽每天都伺候著妳的起居,一個在替妳換尿布的時候,另一個在洗奶瓶、泡奶粉;阿媽準備幫妳洗澡的時候,阿公在洗妳的澡盆,媽媽在準備妳的大浴巾和衣服;每次幫妳清屁屁的時候,也是一個人在擦,另一個人在把紙巾用溫水泡過,順便清理要丟掉的東西……雖然爸爸表面上一起照顧妳,但是有好些時候,都是爸爸的媽媽和爸爸(也就是阿公和阿媽)在作的,多少個深夜兩點、五點晚上,妳是在阿媽的懷裡入睡,也有多少次妳掙扎著硬是不肯就範、乖乖閉上眼晴睡覺,阿媽就得提早12點那一班就起床和妳奮鬥,為得是爸爸明天能夠有精神去上學……而家理的碗盤、垃圾的清理,都是阿公一手在包辦。

阿公很少有機會抱妳,可是妳可曾發現當阿公抱妳的時候,眼神中流露著多少的關愛和迴護?阿公是最捨不得讓妳哭的了,每次我們只要放著讓妳哭一陣子,阿公就忍不住心疼,說我們虐待兒童。阿媽雖然每次都笑爸爸誇自己的女兒可愛,可是阿媽每天最常作的事,就是坐在那張帆布椅上餵妳、逗妳玩,也會忍不住說妳這邊好,那裡好的,妳知道有這麼多愛妳的人在妳身邊是多大的福份嗎?

然而這一切妳都不會有什麼記憶,就好像妳爸忘記當年是如何地整妳阿公阿媽一樣。晴晴啊!妳要學會去珍惜妳生命中的每一個人,與他們相處的時間,妳也要學會去愛,愛那些想法、作法與妳不同的人,尤其是妳的家人。

家庭很重要,這句話誰都會說,大家也都會知道。但是多少時候,爸爸總是活在血氣之下,作一個愛頂嘴、不愛別人管的小孩。也就是在阿公阿媽要走的時候,妳爸爸我才真的體會到什麼是要珍惜的。阿媽在三天之內作了三樣妳爸爸最愛吃的東西 -- 湯圓、年糕和油飯,每一樣都得費不少時間和心力才作得出來,為的是讓妳爸媽可以在自己照顧妳的時候,至少可以餵得飽自己。

也許爸爸應該早些年把妳生出來,這樣妳和阿公阿媽的相處時間會多一些,妳知道當阿公阿媽說,他們可能見不到妳大學畢業,更不用說見到妳找到妳的另一半的時候,爸爸心中的感傷嗎?希望妳能夠多珍惜妳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也能比妳爸早一點體會到父母對妳的關心與愛護。

家庭,比世界上許多事情都來得重要。爸爸希望妳好好記住這句話。

2010/2/14

crying baby

"This may be the solution to a 3,000-year-old medical mystery of what causes colic. There is a lot of advice on baby feeding, but almost nothing on how to help crying babies.”
Harvey Karp quotes
小嬰兒什麼話都不會說,手也不太靈活,唯一發展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 -- 哭。所以尿布溼了會哭,尿布髒了會哭,肚子餓了會哭,無聊的時候會哭……好像有太多的原因會讓小嬰兒哭。
小孩一直哭,都不睡覺怎麼辦?
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走過來的,但是這件事也許沒有當初想得那麼簡單。

「小嬰兒哭,那就抱起來安慰安慰一下,就好啦!」
『每次哭你就抱,小心她養成這個老要人抱的壞習慣喔!』

「那麼就讓她自己哭一哭,哭累了就會睡了」
『你怎麼那麼狠心,她年紀那麼小就給你虐待,長大以後可能有幼年時期的陰影』

『你得學會分辨小孩子的哭聲,不要立刻去抱。什麼時候是尿布溼的哭,什麼時候是肚子餓的哭,什麼時候是「太累了」……』有經驗的人給我們寶貴的建議
「聽起來都一樣啊!都好像用盡全身的力氣在哀嚎……有什麼徵兆可以參考嗎?」
『每個小孩都不一樣,你得自己去體會』(那不等於沒說嗎……)

『bouncer(震動椅)對安撫小孩很有用』(試了,有用,一個星期……)
『你去找那種羊水的聲音給她聽,因為那是媽媽肚子裡的聲音』(我們是要她適應肚子裡的生活,還是肚子外的生活?)
『小孩喜歡聽white noise,就是收音機沒有電台的聲音』(試了,從來沒真的管用過)
『你唱歌給她聽,小孩子認得媽媽的聲音』這個倒有點功效,不過到底是抱抱的功效,還是母親的力量,就不太清楚了。只是今天早上,我和媽媽兩人合唱,她安靜了一下子,結果媽媽走了剩我獨撐大局,結果……結果很不給面子地,她又哭了。
……

考試、寫程式、修車、修電腦……,號稱一通電話就能搞定問題的男人,面對一個大哭的小嬰兒,身為老爸的我好像有點黔驢技窮。抱她、唱歌給她聽,「企圖」讓她安靜下來;放在安全椅上當搖籃用;安撫奶嘴;震動椅;放輕音樂或是蟲鳴鳥叫給她聽……坦白說,能用、有效的招數好像不多,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定有效的「大絕招」可用,反而是「抱著唱歌-->輕拍-->放下去」的『連續技』要上演好幾回,還不知道她冷靜下來可以撐多久。

晴晴白天睡得飽,晚上也鬧得兇,晚上10點到2點是她的高峰期……現在終於知道保姆不容易當,也難怪收費那麼高了。

晴晴逐漸地長大,居然有第一件衣服號稱頂到腳了,一周前因為衣服太大,常常可以縮到不見的右手,現在總是可以乖乖地露在外面了。不知道是小孩長了,還是衣服縮水了,但是不可磨滅的事實是,晴晴已經快滿月了!!

2010/2/10

how's the baby girl doing


最近總有人問,小baby怎麼樣,以下是我整理出來的答案

現在晴晴每天作的事:
  • 哭:分成肚子餓哭,尿布溼了哭、尿布髒了哭、睡不著覺無聊的哭、老爸幫忙穿衣服、換尿布換得不舒服的哭,和不知道為什麼而哭。
  • 笑:目前只有傻笑,因為她好像還看不太懂我們在搞什麼。
  • 睡:通常是吃完了就睡了,還分成小睡和大睡,小睡可能只有半個到一個小時,大睡最多可達四個小時左右。還有一種是閉上眼晴沒睡,通常唬過了人之後幾分鐘就會進入哭模式。
  • 吃:大部份醒著的時候,就是給她吃。這得看她睡得長度和餓得程度來決定量和時間長短。通常吃模式是始於哭模式而停止於睡模式,萬一中間加個打嗝或是換尿布,不小心就會觸發哭模式。
  • 醒著但是不哭:此種模式一天不多見,是大家最樂見的情況。通常是在吃飽的情況下發生,還有就是有人抱的情況下可能會進入此模式。她會左看看、右看看,聽聽大人們說話、聽聽芭蕾舞練習曲,如果大人沒什麼話好說,聽聽「空中英語教室」的mp3也行。
  • 拉:這分成wet diaper和messy diaper兩種,wet diaper的會觸發換尿布事件,除了換到一半再加量的意外之外,處理上比較簡單。messy diaper就比較複雜,除了觸發換尿布事件之外,還要外加清理事件,這還有程度上的差別,有時大清,有時小清,不小心就會進入大哭模式。
  • 洗澡:大約一周之後,奶奶每天都會幫晴晴洗澡。不過一是因為浴室太小,二是常常發生在老爸不在家的時候,所以目前為止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晴晴可以不哭不鬧地出來。
  • 吃奶嘴:原來吃奶嘴對平靜小孩這麼好用,不過這也是在她心情好的時候,心情不好的很候,還是自己(不小心?)把奶嘴拉掉、吐掉時,就進入哭模式。
  • 吐:自從我們開始注意餵食的量開始,不小心會觸發此模式。通常是餵得太多,或是吃飽了沒幫她打嗝,或是不知名的原因造成。通常此模式和「拉」模式會造成動亂,因為會有許多東西得換掉。
  • 趴:所有的人都告訴我們小嬰兒最好不要趴著睡,因為不小心會臉朝下而悶死。但是偶爾晴晴會在趴著的時候安靜下來,而且她也成功地「抬頭加換面」幾次(通常在幾次頭錘嘗試之後)。所以當晴晴進入不知為何而哭的模式時,我會試著用這招。

2010/1/26

the induced labor



-- 流水帳 --
  • 6點10分出發前往醫院去赴六點半的appointment,居然在周五的六點開在高速公路上,一路都沒有塞車。原本以為會遲到的,結果是準時。反而是到了以後病房還沒準備好,等了滿久才能正式進駐。(因為大包小包的東西很多,前後搬了兩次才架好base camp,用「進駐」這麼嚴重的字眼也不為過)
  • 晚上7點15分入院,完全沒有要生的感覺,除了「覺得」肚子有點痛之外。
  • 晚上8點,開始可以量測到陣痛(或者說是子宮的收縮),但是沒有什麼感覺。除了手因為打點滴的管子太粗會痛之外,沒有其他特別的感覺。
  • 晚上10點,開始用軟化子宮頸的藥,因為子宮口還沒打開。
  • 晚上12點開始感受到陣痛,但是還在可忍受的範圍。
  • 清晨4點起來上廁所,準媽媽因為陣痛的關係,整夜無法入睡。
  • 早上9點半,終於見到「傳說中」的醫生,量了一下開指情況,醫生對子宮口軟化的成效感到滿意,但是小孩的位置仍然太高(離子宮頸口太遠),於是開始使用pitocin催生,陣痛開始變強,也愈來愈無法忍受(身體正常產生的催產激素雖然痛,但是還是在可以忍受的範圍之內,但是人工產生的催產激素(pitocin)所引起的陣痛往往難以忍受)。最可憐的是,護士還每半個小時加大劑量。
  • 中午12點,陣痛加劇,間距也開始縮短。逐漸進入這樣也痛、那樣也痛的階段。
  • 下午2點,陣痛開始進入難以忍受的程度,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開指情況也有進展。
  • 下午3點,呼叫護士來救命,因為已經難已忍受,檢查大約是4-5指左右,而且準媽媽已經累到不行,所以進入下一個階段 -- 麻醉。(按照dvd的建議,是開到5指再上麻醉,但是醫生認為沒差,早晚都得用藥,還有點驚訝我們撐到此時才用麻醉)
  • 下午3點半,麻醉師和護士陸續進來,如同見到曙光一般。
  • 下午4點,可憐的媽媽終於可以入睡。但是打了麻藥之後的副作用發生了,子宮收縮不夠強,收縮的頻律也減慢。從此母親進入藥物控制的階段,子宮收縮由藥物來產生,同時產生的陣痛也由麻藥來控制。唯一的好處是,可以養足體力,晚一點才有力氣把晴晴給擠出來。
  • 下午5點45,醫生警告我們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因為使用麻藥之後的副作用,造成子宮口打開的速度變慢。如果2個小時之內沒有改善,就要開刀把小孩取出來。準爸爸收起一派輕鬆的樣子,也不再與護士開玩笑,開始禱告。也許醫生有許多的方式,也許我們有許多想法,但是在這個關頭,醫生除了加重催生的藥量之外,也沒有其他的辦法。而我們這兩個當事人,也只能在上帝的面前禱告,禱告神教導我們在這當中學習順服,也學習如何以父神的榮耀為第一優先。願一切榮耀都歸給父神,而讓我們能夠在祂裡面得到真正的平安與安息。
    (醫生後來解釋說,不是麻藥的關係,而是小孩的頭頂的位置不對,簡單來說就是晴晴要出門,但老是找不到門口,所以怎麼推也推不開)
  • 下午6點35,+0有發燒的現象,護士宣告另一個警訊,如果母親高燒的話,為了保護孩子,也是另一個造成剖腹產的原因,我們把這個情況交給神,求神給醫生智慧,作出對孩子與母親最正確的決定。現在不是質疑醫生或是擅作決定的時候,而是學習仰望神的時候。
  • 7點15,抗生素到了,子宮收縮的頻率有增高一點,但是還是不穩定,沒有真的一直持續上升。
  • 7點30,媽媽開始能感受到子宮收縮,但是護士說她可以不必承受這些痛,所以建議她按下麻痱的量。(原本準媽媽和準爸爸認為這樣可以讓身體加速開指情況…)
  • 7點50,醫生說宮縮和開指的問題與麻醉的程度無關,而是孩子的頭位置還不到正確的位置。但是醫生對+0的進展感到滿意。『開8指了』,雖然目前的位置還是在-1的位置,但是之前還是在-3,-4之間,這兩個小時改變讓醫生決定再等等,目標是一個小時開一指。(據說醫生在另一個地方邊看小說邊等護士的電話,而護士也在外面的櫃檯看著數據變化……)
  • 8點,麻醉師進來加了點劑量,讓母親不再受到疼痛的影響。同時準祖父母和弟兄姐妹也來到醫院為晴晴加油。
  • 8點半,因為荷爾蒙的原因,+0的手開始抖動,護士說是荷爾蒙引起的正常反應。(可是抖得有點讓人害怕)
  • 九點半 ,準祖父母走後。+0開始有小孩要鑽出來的感覺。小孩到達零號位置(正數的話,就是要生了),護士決定通知醫生。
  • 九點50,開始push,基本上是三個深呼吸,各push十秒。空蕩蕩的產房裡,三人小組--準爸媽和護士--正在為最後衝剌努力。
  • 10點10分,半個小時過去,還在推...…
  • 10點20分,護士在休息的時候問我們想不想看晴晴的頭頂(放個鏡子在「門口」),我們想了想,還是決定放棄這個畫面。(據說有的母親看到頭頂之後有努力的方向和動力)
  • 11點不知道幾分,醫生決定用幫浦引產。突然間整個產房就動了起來,從原本的醫生、護士和準爸媽四人組,一下子多了好多人,有負責清潔的人員開始把工具架好,有小兒科醫生開始準備小孩的heater bed,(好像也多了一個護士幫忙照料),媽媽的床也變身成兩半,方便把小孩拿出來,原本空蕩蕩的產房突然變得非常熱鬧,而且每個人的表情都很嚴肅,突然準爸爸變成了多餘的旁觀者,生怕自己擋到什麼,也把在床邊的laptop移到不會影響到人的角落……
  • 11點39分,醫生在三個深呼吸之外,多了一個深呼吸,我心想不是得休息了嗎,突然看到一個頭在下方出現,而醫生還在說「繼續」,就在+0說「是女生」的時候,我轉頭看到「傳說中」的晴晴。
  • 1點18分,晴晴試著把媽媽兩邊的奶都吸了一遍,吃了她有生以來的第一餐。
-- --

quotes of the day

(坐在外面等著入院)

『妳現在感受如何?』
「感覺很害怕,生產應該會很痛」
「你怎麼好像很開心的樣子」
『我是很興奮,這個情況比我想像得要好很多了。我本來還在想妳會不會深夜三四點把我叫起來,我還得在神志不清的情況下爬起來,開車帶妳到醫院。或是在學校上課到一半,告訴學生我老婆要生了,你們就好自為之吧!像這樣準備好了再生的情況遠比我想像得要好多了。』
「你好像很興奮吶……」
『是啊,感覺好像是來住高級旅館一樣……這輩子還沒有住過這麼貴的旅館。』

-- --

(準爸爸把事先準備好的「生產日大皮箱」、電腦、相機……等等搬進待產室……)

「好大的一個皮箱啊!」護士說
(紅著臉、點點頭,快步進入)
-- --

(入院後在產房,護士把所有的儀器架好……)

「你已經開始有陣痛了」護士說。
『真的嗎?上次有感覺是滿久之前的事』
「可是儀器上顯示妳現在就有陣痛了…」
(兩個準爸媽一臉迷糊的樣子)
「我得聯絡一下你們的醫生,看醫生怎麼說」

我們家+0也真神,抽血會痛,檢查開指會痛,但是儀器上顯示的陣痛居然沒有感覺。
(這樣的好日子其實不長,只有老爸還在傻傻地慶幸)
(不過也真的是神的保守,讓我們在這個時候來到醫院準備催生,讓+0無痛無憂地入院作準備,還可以好整以暇地把要帶的東西都準備好,若是等到晴晴準備出來再來生,就無可避免地得捱上一刀了…)

-- --
(……開始感覺得到陣痛了……)

「這種痛很像經痛」
『應該吧!經痛也是因為子宮收縮造成的』
「我有過很嚴重經痛的經驗,像這樣的痛我還承受得了」
『真的嗎?』
「如果接下來的就這麼痛就好了」
『我也只能這樣希望了,希望是程度不變但是頻律加增』

(希望的事終究還是沒發生,創世紀第三章的預言戰勝了我們的夢想,一方面是pitocin的藥效強烈,另一方面是「號稱人類所能程受最大的痛」不可小看)

-- --

(深夜在待產,用了藥之後+0開始感到不舒服)

『咚、咚、咚、咚』(病房裡的儀器發出晴晴的心跳聲……)
「你睡著了喔」
『你不覺得聽著晴晴的心跳聲,很安詳,很容易就睡著了嗎?』
(孕婦持續不舒服中)

-- --
(開始push了,醫生還沒到)

"How to say one in Chinese?"
「一」 (ee)
"How about two and three"
「二、三」 (err, san)
"That's good enough."
...

「我看妳還是用英文數好了,我怕我一起數的時候會笑出來」
『那倒不用怕,有一次有一對夫妻生的時候,那個老公一直說笑話,結果那個小baby是在媽媽一邊笑一邊擠的情況下給「笑」出來的。』

...
"push, push, push,push.... 一 、 二 、 三、four, five, six ...."

(過了好一會兒,推不出來)
"How to say four in Chinese"
「四」 ……(一臉迷糊的樣子)
"How to spell?"
(怎麼辦?通用拼音和漢語拼音這兩個辭在腦海浮現,但是真的都不會)
……
過了一陣子,
'I think you can say "su-", it's closed to 四'
……
"push, push, push,push.... 'ee,' 'urr,' 'san,' 'su,' 'wu,'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 --
(終於生出來了)

「3860g……8lb 8oz」兒科醫生檢查完之後宣佈。
『8磅多啊!我還以為只有7磅,那難怪努力這麼久都生不出來』產科醫生一邊縫線一邊這樣說著。
(兩個爸媽心中的os:「原來妳唬我的啊」)
『真是不容易啊!居然可以自然產這麼大的寶寶』

註:
6lb = 2721.5g
7lb = 3175.1g
8lb = 3628.7g

-- --

(生完後晴晴在被小兒科醫生檢查)

「她怎麼都不哭?」
……(兒科醫生拿著超小的聽診器在檢查……)
「她正常嗎?」(老爸開始緊張了)
……(還在檢查)
『她如果是藍色的,我會叫她哭一哭,但是她是粉紅色的,所以不哭沒關係』
……
(抱給媽媽)
『她怎麼不哭啊?』媽媽也緊張了
「醫生說沒事」

(不哭的晴晴在隔天晚上變身成愛哭晴晴,那一刻的安靜只能回憶了)

2010/1/20

expecting

「現在是小孩子決定什麼時候出來,除了多運動之外,沒有別的方法。」我們的OB(婦產科醫生這樣告訴我們)。
時間是在倒數中,「傳說中」肚子會逐漸的下降,但是下降的速度如果不如預期的話,又是另當別論了。早在36周左右,醫生就給了我們四個「要生了」的訊號:
  1. 羊水破:這還分成兩種:一種是像電視電影上演的一樣,把地毯或是鞋子給弄溼了;另一種是慢慢漏出來的,就比較難發現。如果羊水是透明無色的,就可以打電話給醫院,梳洗一般之後再去醫院報到,如果是綠色的(聽說是小朋友的……跑到羊水中,通常是過了預產期的小孩),就不能那麼好整以暇,得立刻出發到醫院。
  2. 陣痛:到了後期會有所謂的宮縮(Braxton Hicks Contraction),不過這種都是不規則的,一旦是規則地產生宮縮,而且是愈來愈快,就得醫院去了。不過宮縮的速度也是逐漸增加的,所以通常可以慢慢地打包,準備好了再出發。
  3. 出血:這個比較可怕,得立刻與醫院聯絡。
  4. 胎動減少:這個比較可怕,得立刻與醫院聯絡。聽說會看小孩的心跳狀況,如果心跳不正常或是下降的話,得立刻開刀把小孩「拿」出來。
到目前為止,我們一個sign都沒有,但是一天一天的接近傳說中的due day。只能說+0給晴晴準備的家太舒服了,小晴晴還在打包的過程中,所以遲遲不願意出來見見他爹。

就等到這個周末吧!

2010/1/12

Are you ready?

「我是當了爸爸後,才學會當爸爸的」 -- 福特汽車廣告
離+0的生產愈來愈近,最近的與朋友的對話愈來愈像:

「準備好了嗎?」
「東西準備齊了嗎?」
「心情怎麼樣?」
「會不會緊張?」
……

生小孩這種事又不是考聯考,日期不固定,方式不一定,除了生產的產房(我想我們「不小心」在家接生的可能性不高),好像凡事都說不得準。大家都告訴你去上生產的課,但是又一堆人告訴你課堂裡教的呼吸法沒什麼用。大家都告訴你,怎麼吃、怎麼作、怎麼運動才會比較容易生,但是最後總會加一句「第一胎總是比較難生」。

整理一下(可能)需要的東西:

《七周之後的update》
【兩年之後的update】

Baby 的部吩
  • crib(嬰兒床):剛出生其實睡哪都一樣,但是為了怕小孩睡在爸媽床上被壓死或悶死,所以一般都會買
    《還是有比較好》。check
  • play yard(遊戲床):寶寶白天的清醒時間,可以在遊戲床裡看彩色的東西,或是長大一點之後可以自己玩,出門玩的時候可以充當crib
    《因為省錢買了二手的,少了crib的版本,所以得把腰彎得很低才能把小朋友放下去、抱起來,所買了還沒用過》。
    【還是滿好用的,尤其是出去玩或是住在朋友家,基本上她會站之前就架好讓她自己在裡面玩就好了】check
  • bouncer(震動椅):聽說小孩在會微微震動的椅子上就會不哭了
    《這個東西救了我們第一個月,因為可以當小睡的小床,震動也許有用,但是沒有那麼神奇》。
    【沒有也沒有什麼關係,一是常常忘了關,滿浪費電的。二是有限重,沒多久就不能用了】check
  • stroller(嬰兒推車):出門不用抱小孩的武器,東西是在MamaCents看到的,連著Car Seat一起買
    《安全座椅常用,但是因為不常帶小朋友出門逛街,前幾天才第一次使用》。
    【長遠之計還是有用的,但是太大台不好帶,小台的不好推】check
  • car seat(安全座椅):沒有這個不能坐車,也不能從醫院回到家。比較麻煩的是,小孩長大了還得換。
    《說實在的,高檔的版本加上小孩滿重的,一隻手拿撐不久》
    【既使是最輕的版本,還是滿重的,真佩服有人可以把這東西當搖籃提來提去】check
  • playmat(小寶寶趴著練頸子的東西):聽說是新生兒必備的三大武器之一。
    《還沒用過》
    【從來沒用過】check
  • diaper genie(尿布垃圾筒):聽說這一次可以放180個尿布,而且不會發臭。
    《有這個滿方便的,但是可以不用買新的,我在thrift store看過不到$10的,這個東西不太會壞,用舊的也沒差》
    【後來還是不用了,因為得一直買專用的垃圾袋,但是初期滿方便的,尤其是生活在一個丟垃圾不用算體積的國家……】check
  • bath tub(澡盆):買一個新的不貴,二手的便宜一點,我們是在外面撿到一個拿回來洗乾淨。
    《大一點的比較好用,因為可以用得久一點,但是剛出生的時候臍帶還沒掉,小的也以讓肚子不碰到水》check
  • 紗布和紗布衣:聽說紗布衣穿起來比較舒服,而紗布在收口水和幫小寶寶打嗝上很好用。
    《每天都在用,而且小朋友大便或是吐的話,換得還滿快的》
    【這個……這個晴晴每天還抓著睡覺】check
  • Head Protection Cushion:不知道怎麼說這個東西,就是當小孩還小的時候,加在嬰兒車和安全椅上護著頭的東西,基本上如果不講究的話,用個毛布捲起來繞著小baby 的頭也能用。不知道為什麼,好像所有的東西沒有$14.99,就不能算嬰兒用品一樣。這個我們在洗衣房找到一個人家不要的。
    《說真的,襪子和毛巾的效果是一樣的》check
  • High Chair(高腳椅):讓小朋友可以和家人一起用餐,一開始是坐著旁邊看,然後餵副食品的時候,就可以養成和家人一起用餐的習慣。一是現在用不到,二是買了家裡太小也放不下,所以計劃等下一次的MamaCents再去買。
    《收到禮物一個,還沒用過》
    【很好用,但是很容易髒,最後我們把那個布套子拿掉了,比較好清理】check
  • 吸球、吸鼻器:這個東西東西方有不同的設計,美國人是用一個吹球反過來用,把小孩的鼻涕吸出來;台灣(日本來的?)的版本是一組管子,把小孩的鼻涕吸到一個小容器中,而大人要用口吸,但是吸不到鼻涕,清洗上可能比吸球方便一些。我們用的是後者。
    《我們兩個都有,醫院送給我們一個吸球,姐姐給我們一個日本版的。建議再加一個可以嗔的生理食鹽水,從鼻子噴起去,可以軟化,比較好吸出。》check
  • 指甲剪:新生兒好像用磨指甲的東西就行了,有人會買嬰兒專用的剪刀。我們有剪刀,但是不知道好不好用。
    《兩個都有,剪刀還是比較安全,但是使用不當免不了剪到小手!!》check
  • Waterproof sheet/clothes(防水的床單和布):一面是綿布,一面是塑膠布,這樣小孩子尿床就不會傷到床墊。另外就是換尿布的時候不會漏下去。一般是說多買一點可以替換。
    《有用,尤其是床單,但是布的品質不是那麼好,所以可有可無,現在我們多用廚房紙巾》check
  • changing table(換尿布的床):有些高檔的Play Yard會附,有些是獨立的,通常還會有一個小的比枕頭大不了多少的墊子。最大的好處是幫小朋友換尿布的時候不用彎腰。家裡太小,而且也用不久,加上看到 的二手貨不是品質不太好,就是有點貴,所以宣告放棄。
    【用過之後才知道好,年紀大了,要好好保護自己的腰,有這個東西好整理,也比較不會受傷】
母親的部份:
  • breast pump(擠奶器):聽說這是解決漲奶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把多出來的奶水保存的武器,目前是沒有,但是生產的醫院可以借,之後的話,可以向WIC申請。
    《向WIC借了一台電動的,手動的好像要就有,電動的得有「特別需要」才借得到》
    【還是有的好,畢竟備著比要用的時候沒有好。而且需要的時候沒有是很痛苦的事。】
  • nursing pillow(餵奶的枕頭):聽說用這個餵奶不會餵到手痛,也不會躺著餵餵到睡著。但是一個新的很貴,而且是貴到無法相信一個彎彎形狀,像人家坐飛機的時候繞在脖子上的枕頭差不多的東西要價到$30以上。我們在舊貨店找到一個類似的。
    《有,但是沒有想像中好用》check
  • nursing wrap/cover:餵奶的時候用一塊布把小孩罩起來,在外面或是有別人在時比較好餵奶。我們還在想是不是有這個必要,難道不能用一般的布綁一下就好了嗎?這個東西貴的居然可以貴到$30以上。
    《還沒有用的時候》
  • Nursing Shield:初期餵奶的時候,因為小baby不太會吸,但是又餓,可能會把媽媽餵奶搞得上刑場一般,聽說這個滿實用的。【更新】聽說在醫院的時候,可以和護士小姐要一些樣品。
    《WIC也可以要得到》
消耗品:
  • nursing pad(防溢乳墊):聽說餵母奶得用這個東西,因為會漏奶。(選擇太多,還沒決定買哪個,可拋棄的評價高,但是一旦用量大起來不便宜,可重覆使用的評價都不高)【更新】因為時間快到了,所以我們訂購了amazon上評價很高的Lansinoh
    《買了沒用過》check
  • Baby Wipe(溼紙巾):聽說這個〞沒有〞酒精,基本上什麼小朋友碰得到的東西,好像都得擦一擦。不過安妮小姐說用量很兇。【更新】我們去cotsco又補充了一箱。
    《買了因為天氣冷,沒什麼在用,怕冰到小屁屁》
    【用得很凶,但是不喜歡有味道的。反而COSTCO賣的便宜又沒味道】check
  • Diapers(尿布):大多是用紙尿布,聽說是養小baby最大的開銷。買尿布時得考慮寶寶成長的速度,不小心會買太多小的,所以我們只能說買了一些,不能說沒有,但是鐵定不會夠的。【更新】聽說Huggies有一個針對新生兒設計的紙尿布,不會卡到還沒掉下來的臍帶,所以也訂了一些。
    《用量滿大的》
    【well,用量滿大的,而且三號之後有夜用型,可以在睡過夜之後不用擔心換床單和衣服】check
  • Dreft(嬰兒洗衣粉):「號稱」一定得用這個牌子的洗小孩的衣服,不然小孩會……,我們想先試試看一般的(成份有差那麼多嗎?),等到真的逼不得已,再去看是不是一定得用這個才行。【更新】據說有朋友的小孩對其他洗衣精都過敏,加上Fort Worth來的祝福,我們也「升級」成嬰兒清潔用品的第一品牌的使用者。
    《手洗的時候用,不知道有什麼巨大的差別》check
其他的東西:
  • humidifier(加溼器):聽說小嬰兒在暖氣房裡會太乾。
    《有一個溫溼度計倒是滿方便的,因為太溼也不好》
    【有用,但是要小心不要加過頭,家裡長mow就更麻煩了】check
  • drying rack(曬衣架):因為大部份的apartment都不能曬衣服,所以這個東西比我想像中難買,而且價格比我想像中來的貴,最便宜的是在IKEA找到。
    《手洗衣服滿好用的》
    【好物,因為小朋友的衣服常換,很多又不能烘。本來小朋友的衣服就是過了一陣子就穿不下了,縮水的話,汰換率就更高了】check
  • Air purifier(空氣清淨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需要。
    《沒有》
    【發現有irobot之後,家裡的灰塵少很好,如果單單是就灰塵來的話,比空氣清淨機效果來得明顯。但是始終沒有用過這東西,不能真的評論。】
  • Baby Monitor(嬰兒監聽器):如果房子太大的話,可以隨時聽到小孩的聲音。不過我們家這麼小,實在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必要。舊貨店有看到許多便宜的。
    《常用,尤其是不在小朋友身邊的時候》
  • Thermometer(溫度計):因為小孩生病的時度就怕發燒,要量體溫的話,除了量肛溫之外,腋下和口腔都不好量,所以大家都會買一個「微機電應用」的耳溫槍。但是呢,不知道為什麼,耳溫槍還要加賣個塑膠套,原因是安全不感染,問題是外加消耗品的消費。所以我們研究了一下也是微機電技術的「額溫槍」,號稱在孩子熟睡時輕輕地從前額劃過就可以得到體溫。
    《好用,但是不知道到底準不準,因為每次量的都有一點點不一樣》
    【醫生說一歲之前什麼耳溫、額溫都不準,插屁股的最準,又不貴】check
  • Thermo lamp(紅外線電暖器):這個東西在冷的地方好用,在美國那個暖器開得凶的地方,我沒聽過有這個東西。基本上就是換尿布的時候,小朋友穿得少,怕著涼,所以在牆上掛一個電暖器,用來作局部加熱,就不用把全家開得像烤箱一樣。不過這個得要有加註是給寶寶用的,一般的話,怕功率太高、把小朋友給烤焦了。
    【好的不便宜,買了每天用,目前為止還算滿意】check

整理了這麼多,也不知道我們到底是「準備」好了沒。這些還都是物質上可以買到的,一些心理上的調適、準備,如何照顧她而不會太竉,如果訓練她而不會讓人說我們家晴晴沒有足夠的愛,有好多挑戰還等待著我們。好像,都是要等到當了父母,才真的開始「學」如何當父母的。

喔,有一樣東西倒是準備好了,就是……相機 ^_^
【攝影機也可以準備一下,這些東西都得要開機快,容易用,因為拍小朋友要抓著機會】

2010/1/11

resource of preganancy

自從+0懷孕以來,受到各方的關心與幫助,從初期懷孕的不適到最後頂著大肚子的階段,我們把一些相關的資訊整理一下:
  • MamaCents Children's Consignment Sale:奧城本地的媽媽們聯合的二手用品拍賣會,從孕婦裝到小孩的衣服、玩具、家俱(嬰兒床、嬰兒車、安全椅……),大概想得到的東西都有,而且每個東西的賣相都還不錯,尤其是很多衣服根本就是新的。價位上不一定是「非常」便宜,大約是原本售價的50%左右。

  • WIC (Women, Infants and Children nutrition program):偉大的美國政府為了不讓美國本土出生的小孩有營養健康上的問題,所以大方地讓低收入的家庭可以在食物上得到適當的補給,從果汁、牛奶、蛋等營養來源,到水果、蔬菜、豆漿、豆腐,一些民生必需品都有了一些補助,雖然我們用到的不多,但是身為Aliens的我們也多多少少享受到了一些「米國」福利。

  • Infant CPR Class:Dell 兒童醫院每周都有開設嬰兒CPR課程,以錄影帶和實際教學幫助家長和照顧小孩的人處理嬰兒的緊急狀況,包含了預防嬰兒驟死症的發生以及處理大一點的嬰兒噎住的處理情況,而且是免費的課程。在醫院裡的圖書館,還有一些捐贈的童書送給小朋友。

  • Car Seat Inspection:據說每五個安全座椅,只有一個是裝得正確的。德州政府每個月都會在不同地方提供免費的安全座椅檢查。

  • Thrift Stores :原本我以為二手店是找家俱和電器用品的地方,原來小孩的東西也不少。尤其是童裝、童書,基本上是賤價在亂賣,原先我們很開心找到一本99 cent的童書,但是我們在過年期間居然有看到10本99 cent 的特價。特定的童書可能不好找到,比如說,我們之前想找Max Lucado的「你很特別」,就只在Half Price Bookstore 找到他的作品,但是就是沒這一本。如果是以開放的心去選,還是可以找到品相不錯的東西。我在奧城找到的二手店有Goodwill, Savers and Salvation Army。

    因為Salvation Army是唯一會開卡車到你家去搬大型家具的Thrift Store,相對的,他們也有比較多大型家俱,像是床、Entertainment Center、嬰兒床等等,而且賣相也比較好,但是價格上就不一定「非常」便宜。而且他們的擺設也比較乾淨,像是在183上面的Family Store (他們的店名不叫Salvation Army)就像一般的百貨商場一樣。
    Savers的店面比較整齊,相較之下衣服款式較多,像是小孩的衣服和床單等等東西滿多的,也比較有賣相。
    Goodwill的店面最多,各家店面大小不一,定價也不一樣。不過共通點是,有點像倉庫,其實東西很多,滿多品質也不差,只是他們總是擺太多東西在一起,總是看來亂亂的,像是在雜物堆裡找寶一樣。我喜歡在Goodwill找杯盤等東西,大部份都是99 cent一個。

  • Laugh and Learn about Childbirth:其實我們本來是有計劃要去上課的(一般開的有三種:Childbirth, Newborn Care, and Breast Feeding),但是因為開始詢問的時間太晚,還有醫學單字缺乏,怕去了也聽不太懂,於是我們找到了這個網站,他們有出DVD給你自己慢慢看。其中許多相關資訊遠比我們醫生交待的還要多,尤其是Childbirth的部份,雙DVD其實比去上課划算。

  • What to expect:基本上這是一本書,叫作"what to expect when you're expecting",這是我們用的懷孕聖經,上頭交待了大部份懷孕過程上會遇到的狀況和建議,寫作的方式很輕鬆,雖然整本書非常厚,但是一次只要讀對應的那個月,所以壓力不太大。只有第一次看的時候,因為已經是8周了,要知道整本書到底在說什麼,花了不少時間。

  • Mercury Levels of Seafood:懷孕之後就有一大堆東西能吃,一大堆東西不能吃的建議,有的是醫學上證實的(像是酒精、海產裡的重金屬等等),有的是民間傳說(像是吃醬油會生出黑小孩等等),有的是有待重新證實(像是咖啡因等等)。FDA和EPA有一些基本的資料,建議什麼海產可以吃,什麼海產不能吃,什麼一個月吃一次就夠了……我是印了一張表貼在牆上來提醒自己。

  • Basic Information Booklet:我們診所網站上的資訊,最有用的是有一張什麼藥可以吃,什麼藥不能吃的表在第5頁。懷孕時難免會有的沒的病痛,要買over the counter的藥時看一下,也是給自己很好的提醒(這我也是印出來另外放)

  • Lotions:Berkeley Parents Network有許多經驗分享,我們找到不少相關的資訊,像是+0之前肚子癢到不行,我們就在這邊找到不少人的經驗,像是Gold Bond, Aveeno, Palmer等等號稱可以止癢或是只能撐一陣子的牌子,都是在這邊找到的。但是真正好用的,還是的用來擦水痘的Calamine lotion,+0最推薦的是Eucerin的Calming Creme,這個牌子的lotion 也在小嬰兒擦尿布疹的藥品區找到。

  • Blue Care Advisor: 我們的保險有這個服務,在第一次看完醫生之後,保險公司知道我們有小孩了,就寄給我們這個program。加入之後,會有一個專業的護士定期追蹤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情況,這個program對我們很有用,就好像多一個人來關心我們的狀況,有很多資訊是我們護士告訴我們的,也有很多時候她比我們還要緊張,最棒的是,如果語言不通的話,還有人即時口譯喔。(1-800-462-3275是我們打給護士的電話,至於加入program的電話,一時找不到了。很有可能是同一隻。)

  • CHIP: 這個我們沒用到。聽說申請之後可以有便宜的醫療保險。不過詳情得自己看一下。

  • 最大的resource,就是神。真的是得感謝神,在我們還沒有孩子之前,我們就有了crib和床墊(原來床墊得另外買,而且還不便宜呢!),一些懷孕時所需的東西和相關的資訊,都是在各個弟兄姐妹的幫忙與禱告之下完成,有形的無形的。猶太人把首生的獻給神,我們把我們的孩子也交託在神的手中,我們雖是晴晴的父母,也是管家、保姆,為我們的神管理、教養晴晴,成為榮神益人的孩子。+0還在幻想晴晴會嫁給宣教士呢! ……嗯……作師母的得會什麼呢………

2010/1/1

Did you sign up for this?



自從+0懷孕已來,我們受到各個過來人的警告,要我們好好珍惜現在的「好日子」,好像孩子生下來就是個人生的災難一般,沒有自由,多了一個小人兒要照顧、要擔心,還有一大堆些東西得犧牲,感覺我們是兩個要踏進競技場的勇士,空空的除了雙手之外,沒有什麼足夠的武器和護具,也沒有任何經驗,去面對眼前將要來臨的挑戰。我想過來人的忠告都是真的,但也不完全為真(true, but not totally true),因為我看到他們眼底閃動的喜悅,看到他們看著他們的孩子眼中那驕傲、疼惜、關愛……等等複雜的神情,我想他們也同時在告訴我,這一切的犧牲是值得的。

+0的犧牲從6月份開始,當我們從Luoisiana回來之後,她的內分泌和身體就逐漸地在告訴她這個事實。事情就從逐漸變大的肚子開始,一開始+0還以為她是吃得多,小腹變大了,一直到我們在媽咪網站上看到別的媽媽肚子的照片,才確定腰圍漸增這件事,已經悄悄地開始了。我還記得我在flickr上找了不少懷孕媽媽的照片給+0看,結果她直接就給關掉了,因為她覺得那肚子也大得太嚇人了,如今,她每天得頂著41吋的肚子上下床……+0的孕吐算是輕微的,味口改變也不大,但是也有好一陣子她沒有辦法忍受油煙味,她也是辛苦地準備著食材,等待我回家的時候可以直接把食物給變出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個晚上起來3次去上廁所已成了家常便飯,聽說這個頻尿的問題只有愈來愈嚴重,據說會嚴重到剛尿完又開始有尿意的地步……不知從哪一天開始,+0的肚子開始快速成長,而她的皮膚在擴張的過程中,顯得格外敏感,癢得厲害又不能抓。我們上網找資料、到處問人,試了許多不同的乳液和「號稱」止癢的藥膏、沐浴乳,才找到合適的組合,那因為抓癢而生的發紅的肌膚和產生的疹子,如今也歷歷在目……8月迎新營的時候,我們還傻呼呼地到處問「胎動」是什麼感覺,現在好像沒見到肚子跳著兩三下不叫作胎動……而各樣的不適與犧牲不限於懷孕本身,各樣生產時的用藥與否,用藥的風險與可能的問題,產後餵奶、養成小孩的正常作息……有許許多多的調整與挑戰等著我們。

屬「人生」、「生命」的事,有太多的事情得去決定,得去選擇,於是產生出各式各樣的說法,每個聽來都有其中的道理。什麼東西得買,什麼東西不用,什麼樣的原因會造成嬰兒驟死症……什麼樣的作法或是教材「對小孩最好」好像帶著什麼魔力一般地,牽動每一個父母的心。我忍不住這麼想('I can't help but wonder...' SATC裡Carrie Bradshaw專欄的傳統開場白),在我們父母的那個時代,也有許多號稱對小孩最好的東西和方法,而許多現在的東西當時都不存在,而我們也平平順順地長大到今天,而這些「愛孩子」的表現與行為,到底是父母要的,還是孩子沒有就不行的呢?

我明白眼前的路還是不明,願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踏實的。更重要的是,我在禱告中等待主給我們最合祂心意的方式來教養我們的孩子。好像我們平時作的決定一樣,什麼是符合神的,什麼是符合聖經的,我們就遵循那樣的法則去行。什麼是相對的真理(true, but not totally true),我們就量力而行。

不論是什麼「百歲醫生」派或是「親密育兒」派,甚至是「超級嬰兒通」派,我們沒有那麼多精力與財力去給我們的孩子所謂的最好,我們希望晴晴能夠好好的睡、好好的醒、好好的長大。不是爸媽不夠愛晴晴,而是因為神才是晴晴真正的倚靠,所以我們在我們有限的能力上學會去愛她、關懷她,願我們從神那學會如何去分辨愛與竉、分辨什麼是最合適她的,而不是一味麻醉自己要給她最好的。

李國修和王玥在電視上分享他們的教育理念,要他們的孩子學會「想像力、幽默感與愛」給了我們一點不一樣的啟示。也許我們的孩子不用學音樂、學舞蹈、學畫,不用每一科都是滿分,也能夠長成為一個成熟、負責而懂得關懷與愛的人。那麼這些外加的技能與「修行」,也許就成為次要的了。

回到最初的問題,當我們決定懷這個孩子的時候,我們決定為她犧牲,為她著想,但是我們一定得這樣子的犧牲,這樣子的付出嗎?如果我們的付出是為了孩子的需要,那我們絕對不會遲疑,因為作在那最小的弟兄上,就是作在耶穌身上了;相反的,如果我們的付出與犧牲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也許是不想小孩有自己當年的遺憾,或是給小孩自己當年得不到的東西,那麼我們的行為,到底是利他,還是利己呢?

願主給我們足夠的聰明智慧去分辨,去學習。

2010年的頭一天,即將與晴晴見面的同時,種種複雜的感受,交託在神的手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