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四的時候迷上了哲學,覺得要畢業之前,還有時間,就學學一些不同的東西 於是我就衝著傅佩容的名字,選了他開的一門課,「宗教哲學」
宗教怎麼與哲學沾上邊呢?
「無論科學、醫學以及各樣工程技術如何的發達,世上的人,從古至今,都會問一個問題,『生為何來,死到何去?』」,還記得傅教授開宗明義的講。
「人生在一個變動的世界,沒有東西是永遠存在的,今日的風光明日可能殘破,今日在身邊相伴的親朋好友,明日可能相隔千里,甚至天人永隔……」「因為我們察覺到身邊所有的一切都會過去,都不可靠,所以我們都在追尋,追尋一個不會變的,一個永不改變的東西,這種對形而上的追求,就有了宗教與哲學的產生」 還記得當初傅老師是這麼說的。
看到這次紐奧良的風災,這樣的感覺就愈發深刻。這種對永恒的盼望是如此的真實,也是如此的激發著哲人、詩人、宗教家、藝術家,在各自的領域裡,追尋那不屬世的那一個部份。
人與人間的愛情,和屬天的宗教,又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有史以來,情愛的問題會如此困擾著我們?也許有很多人說著「我不信有神」,相對著比較少人說著「我不信愛情存在」(會這樣說的人,大部份都是相信有愛情,談了戀愛,結了婚,才發現所找到的不如所預想的那樣,才會說出這樣失望的話),大多數的無神論者也進入婚姻,有些也走出了婚姻…
人與人之間的愛情,與人對神的渴望,有一個相類似的地方,就是「永恒」
不管你相不相信永恒的愛情是不是存在,當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總是相信,或說是期望,這段感情是會長久的,「白頭到老」的觀念從來不曾在愛情裡消失,若不是對這段感情有「直到永遠」的期盼,怎會在結婚時許下一生一世的承諾呢?
然而,人與人之間的愛情不等同於人對神的渴望,不管他們之間有多麼相似。「像」這個字,同時也代表了「不是」的意思,比如說,誰長得跟某某某很像,我們心裡早就知道他們不是同一個人,所以才說「很像」。
所以在會變化的人裡面找尋不會變的愛情,十之八九得到是失望,所以自古以來多少愛情故事,詩詞歌賦,就為了這個永遠無法滿足的夢而產生。
我記得傅老師最愛拿「莊子」的一個故事來說愛情,這個故事是說,乾旱的時候,有兩條魚躺在乾枯的河床上,就快要死了,這時候甲魚就和乙魚說,「不如我們相互吐口水到對方身上,以解一下沒有水的苦吧!」於是這兩條魚就非常的感謝對方,但是當大水來到的時候,兩條魚各取所需,反而「相忘於江湖」。(莊子內篇 ﹒大宗師第六)
當時傅老師引用莊子的話來看世界追求愛情的男女,在相互依靠的同時,就如在河床上「相呴以溼、相濡以沫」的兩條魚,求的是短暫而易逝的水份,然而口水與江河相比,從質從量而言是何等的不同(還是「很像」),而世人追尋的,卻往往居泥於小恩小惠,在有限裡尋找無限,在變化中追求不變,難怪會有這麼多的失望與無奈了……
宗教怎麼與哲學沾上邊呢?
「無論科學、醫學以及各樣工程技術如何的發達,世上的人,從古至今,都會問一個問題,『生為何來,死到何去?』」,還記得傅教授開宗明義的講。
「人生在一個變動的世界,沒有東西是永遠存在的,今日的風光明日可能殘破,今日在身邊相伴的親朋好友,明日可能相隔千里,甚至天人永隔……」「因為我們察覺到身邊所有的一切都會過去,都不可靠,所以我們都在追尋,追尋一個不會變的,一個永不改變的東西,這種對形而上的追求,就有了宗教與哲學的產生」 還記得當初傅老師是這麼說的。
看到這次紐奧良的風災,這樣的感覺就愈發深刻。這種對永恒的盼望是如此的真實,也是如此的激發著哲人、詩人、宗教家、藝術家,在各自的領域裡,追尋那不屬世的那一個部份。
人與人間的愛情,和屬天的宗教,又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有史以來,情愛的問題會如此困擾著我們?也許有很多人說著「我不信有神」,相對著比較少人說著「我不信愛情存在」(會這樣說的人,大部份都是相信有愛情,談了戀愛,結了婚,才發現所找到的不如所預想的那樣,才會說出這樣失望的話),大多數的無神論者也進入婚姻,有些也走出了婚姻…
人與人之間的愛情,與人對神的渴望,有一個相類似的地方,就是「永恒」
不管你相不相信永恒的愛情是不是存在,當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總是相信,或說是期望,這段感情是會長久的,「白頭到老」的觀念從來不曾在愛情裡消失,若不是對這段感情有「直到永遠」的期盼,怎會在結婚時許下一生一世的承諾呢?
然而,人與人之間的愛情不等同於人對神的渴望,不管他們之間有多麼相似。「像」這個字,同時也代表了「不是」的意思,比如說,誰長得跟某某某很像,我們心裡早就知道他們不是同一個人,所以才說「很像」。
所以在會變化的人裡面找尋不會變的愛情,十之八九得到是失望,所以自古以來多少愛情故事,詩詞歌賦,就為了這個永遠無法滿足的夢而產生。
我記得傅老師最愛拿「莊子」的一個故事來說愛情,這個故事是說,乾旱的時候,有兩條魚躺在乾枯的河床上,就快要死了,這時候甲魚就和乙魚說,「不如我們相互吐口水到對方身上,以解一下沒有水的苦吧!」於是這兩條魚就非常的感謝對方,但是當大水來到的時候,兩條魚各取所需,反而「相忘於江湖」。(莊子內篇 ﹒大宗師第六)
當時傅老師引用莊子的話來看世界追求愛情的男女,在相互依靠的同時,就如在河床上「相呴以溼、相濡以沫」的兩條魚,求的是短暫而易逝的水份,然而口水與江河相比,從質從量而言是何等的不同(還是「很像」),而世人追尋的,卻往往居泥於小恩小惠,在有限裡尋找無限,在變化中追求不變,難怪會有這麼多的失望與無奈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