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晴開始學說話了。
大約是Christmas左右,每天早上起來,她都會對天花板上面的燈充滿好奇地指著,所以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告訴她那是「電燈」,不管她發出什麼音,我都會點頭表示同意,再告訴她一次那是「電燈」。直到有一天,我當著+0的面問晴晴,「電燈在哪裡?」,她帶著微笑指著天花板……於是我們一起拍手為她歡呼,是的,晴晴也會一起拍手慶祝。
最近這幾天早上,她如果自己醒過來,沒有人去看她的話,她就會把自己會說的單字都說一遍,「哥哥」、「杯子」、「爸爸」……不管有沒有看到那樣東西,她都會把已經會的詞再唸一遍。其實也是,因為她沒有方有毅的GRE字彙、或是劉毅的GRE3000可以翻閱,也沒有筆記可以抄、或是錄音筆可以把平時學到的東西錄下來重覆聽,如果不是每天「找零碎時間覆習」,那怎麼可以學好一個語言呢?更何況是沒有人幫她翻譯呢……
愈是想到這個,愈是替晴晴感到困難。在學習認知上,她有許多不同的挑戰。雖然說名詞是最容易理解的,車子就是車子、船就是船,但是同樣都是狗,大狗、小狗、黑的、白的…還有圖畫書裡那些卡通造型的狗,她得學會什麼是概括性的名詞。除此之外還有具有獨一性的名詞,像是爸爸、媽媽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適用的,而阿姨、叔叔、哥哥、姐姐……等稱謂,又屬於概括性名詞。像是要分辨男女來分叔叔還是阿姨,還要分辨大小來叫哥哥或是弟弟,這對一個小朋友來說,好像真的不容易。這就難怪晴晴會認得爸爸媽媽,但是最近總是對著+0喊「爸」了!
動詞的挑戰性就更高一點,像是我在教她什麼是shake,我拿起一個shaker搖給她聽,說"shake, shake, shake",我自己心裡就在想,她學習到的是那個動作,還是那是東西叫作shake呢?
一些抽象的字眼,我們將發現不太容易讓她理解,像是「請」、「謝謝」這一類禮貌性的詞,我們就不太容易讓她理解,什麼是特定的場合、特定的情況,她要怎麼說。比較有意思的,是我們教她手語的 more,因為晴晴喜歡吃cheerio,為了不讓她一次把所有的cheerio往嘴裡放,我們一次就給一個,然說我們教她比more,大約花了幾次時間,她就會雙手亂晃,大概是個more的意思,這大概是我們教得最快的一個(但是有時候實在晃得有點隨便),每次看到她要吃東西的時候搖晃的雙手,我們就忍不住微笑……不過要教她please,就一直沒教會……大概是more太好用了吧!
當然,更抽象的形容詞,還有中文無法有效歸類解釋的冠詞,比如說:一「個」人、一「條」魚、一「枝」鉛筆、一「塊」橡皮擦……很多都是習慣用法,沒有什麼好解釋的……而且我發現,中文有好多「子」結尾的詞,像是車子、房子、鏡子、鞋子、椅子……只要學會怎麼發「子」的音,其他的東西學起來就快很多了,反而是英文的音節比較多,我就不太容易教晴晴說一些簡單的東西,像是牆上掛的鐘,我教了她很久的clock,聽起來和她的說「哥哥」常常覺得差不多……
這樣想想,「學會說話」本身,真的很不容易啊……
看來我們只能當晴晴的啦啦隊了,實在幫不上什麼忙。
晴晴妳就自求多福吧!
【註】:至於最上面那張照片,是晴晴第一次對樓上的哥哥說hi,結果……結果哥哥居然沒在看她……
晴晴真的很棒!小冰箱聽得懂很多字,跟她講道理她也好像了解,但她說的部份一直停留在「爸媽ㄋㄟ」這類簡單單音詞。不過她倒是很愛比「謝謝」的手勢,在該比的時候會很認真的鞠躬作揖,哈。
回覆刪除我的邏輯是儘量不讓她用指的,像是晴晴聽到「電燈」就會抬頭用手指天花板那個亮亮的東西。但是如果這樣子的話,她就不會「說」了。所以我多半是指著一個東西告訴她是什麼。至於問她「這是什麼?」基本上換來的多半是沉默不語……
回覆刪除小冰箱的鞠躬作揖真的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