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嘴這個東西,就好像鴉片一樣,用過一次,就忍不住會再用,明知道用過量不好,總是會忍不住再用…」
第一次開始大量使用奶嘴,是在訓練晴晴睡過夜的時候。因為要她去除掉清晨五點的那一餐,所以我們一開始是泡很少奶給她,讓她逐漸減少喝奶的量,我們好像試了兩三個早晨,後來就改用奶嘴,效果變得更好,因為一早起床的步驟,就從泡、餵、打嗝、洗奶瓶等,變成,拿起奶嘴、放進去,兩個步驟。於是「奶嘴入睡法」,就正式進入我們的生活當中,而且變本加利,從清晨安撫大法,變成深夜入睡必備工具,出門、坐車……奶嘴就成了必備清單的一部份。
很多個早晨和深夜,一個大哭睡不著的小嬰兒,可以在得到奶嘴的5秒之內閉上眼睛、安靜下來,然後在15分鐘之內漸漸進入夢鄉。這樣對兩個睡眠總是不足的父母來說,吸引力是何等的大啊!
然而,奶嘴雖然威力強大,但是也有弱點的,那就是,奶嘴會掉出來。掉出來的原因,可能是小朋友自己拔出來,或是翻來滾去的時候掉出來,有的時候是自己吐出來……一旦小朋友習慣了有奶嘴的生活方式,失去那種吸吮的享受會造成十分大的落差,於是引發大哭事件。再放回去不就好了,沒什麼大不了的嘛!話是這麼說,如果每隔十分鐘就得從床上爬起來塞奶嘴,這樣反反覆覆好幾回,那種「吵鬧-->安靜-->吵鬧-->安靜……」的循環,真的比讓她自己哭到累還要煩人。
小晴晴快滿四個月的某一天,我們很開心的拍到小晴晴從仰躺轉成趴睡的翻身表演,而且還不是不小心翻過去,而是試了很久之後終於抓到訣竅,晴晴幾乎可以一躺就能翻過來。原本我們十分開心看到她的進步,那天晚上才是考驗大的時候。因為晴晴學會了翻身,並沒有學會如何在翻的過程中如何讓奶嘴不掉,也不太熟悉地心引力對奶嘴的作用(即使趴著的時候有奶嘴,相對來說也很容易被地心引力弄掉),於是我們幾乎一夜沒睡,因為一直重覆一樣的動作:
仰躺+奶嘴 -->安靜 --> 翻身、奶嘴掉了 -->大哭-->直接塞回去 -->不哭-->又掉了-->把小朋友翻回正面,奶嘴放回去-->(再回到第一步……)
還好這樣的日子並不多。
我們還去問了一下醫生的意見,基本上在18-24個月之間,醫生才比較會擔心奶嘴吸太多會造成問題。於是,我們的鴉片--奶嘴,就持續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